小小感冒不普通

作者: 陈敏

小小感冒不普通0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疾病,成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6次,儿童平均6~8次。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感冒,也带给我们不少的困扰。据资料显示,在美国,30%的误学、40%的误工是由普通感冒引起的,每年有27亿人次因普通感冒就诊,每年花费近20亿美元用来支付各类缓解感冒症状的非处方药费用,而抗菌药物的费用则达到了22.7亿美元。经多年的临床工作发现,很多人对于感冒存在错误的处理方法。

错误一:只要感冒就服头孢

随着医学的进步、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明确感冒常见的致病源主要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也较为常见。在这些致病源当中,鼻病毒占50%左右,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占20%~25%。也就是说,约8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抗菌药物(如头孢)是无法杀灭病毒的,服用后没有效果。很多研究也证实,在感冒早期,即使刚开始5 d内有脓鼻涕存在,也不推荐应用抗菌药物,因为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导致资源浪费,增加不良反应以及增加细菌耐药风险。

错误二:病毒性感冒可以随意服用抗病毒药物

这个要求看上去很合理,其实也不尽然。普通感冒影响的是上呼吸道,包括鼻子、咽喉、口腔导部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一般维持不超过10 d。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随意使用抗病毒药物反而会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不建议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感冒;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需要遵医嘱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错误三:感冒想快点好就输液

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202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在年度所有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注射给药发生的比率为56.3%,其中静脉注射给药占到91.1%。也就是说,2023年全国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超过半数是因为静脉用药导致的。而各种不良反应可以影响到全身各个部位,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早在2014年8月1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晒”出了在门、急诊中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清单,普通感冒赫然位列第一。当然,作为一种治疗的手段,静脉补液也有适应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错误四: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

预防服用维生素C有用吗?有研究发现,生活在寒冷地区且经常参加剧烈运动的人,如马拉松选手、滑雪运动员、士兵或体力劳动者,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有一定作用。但是对普通人群来说,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没有什么效果。

想要预防感冒,关键是做到“三件套”“五还要”。“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另外,加强锻炼、合理营养、劳逸结合、慢病管控等都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错误五:OTC复方制剂的感冒药没有副作用

OTC是非处方药的英文缩写,分红色标识和绿色标识两种。非处方药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

由于治疗感冒的一些复方制剂属于OTC,所以人们在出现感冒症状时,很自然地会就近到药店购买服用。但需要提醒的是,部分患者服用OTC抗感冒复方制剂会出现一些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失眠、头晕、头痛、心悸、腹痛、腹泻、呕吐等。比如,复方制剂里往往会含有第一代抗组胺药,也就是常说的抗过敏药。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第一代抗组胺药可缓解咳嗽、喷嚏和流涕症状,但也可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对于从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危险工作人群,服用具有嗜睡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不合适的。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以建议患者在应用OTC 抗感冒药前,须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错误六:拉肚子就是胃肠炎

胃肠型感冒是一种特殊的感冒类型,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同时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等呼吸道症状。婴幼儿、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病和不良卫生习惯者是胃肠型感冒的易患人群,这与其免疫力较低有关。

胃肠型感冒和胃肠炎是不同的疾病,但两者的症状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为一谈。因此不要一拉肚子就想当然认为是胃肠炎,最好是咨询医生。

为预防胃肠型感冒,餐前便后要认真洗手,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通风,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遇到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错误七:鼻塞、喷嚏多就是感冒

夏季来临,有些人在感受到空调带来凉爽的同时,觉得“感冒”也发作频繁了,一进入或者一离开空调房,就会有打喷嚏、鼻塞的症状。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并不是感冒,而是变应性鼻炎,通俗一点说,就是对“冷”或“热”过敏了。

在我国,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持续上升,典型症状有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且遇到过敏原(冷、热空气)时发作,避开后有所改善,症状来得快、去得也快。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如果有类似表现,建议去五官科就诊。

结束语

关于感冒的诊治误区还有很多,比如“发烧了,多盖点被子捂捂汗就好了”等。所以,在面对感冒时,少点“经验性”,多点“科学性”,这样才不会让小小的感冒带给我们大大的烦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