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杨毫 张跃 张程诚 张力文 付茂勇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采取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疼痛程度、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初次离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3 d 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FVC、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早期肺癌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术后康复快、疼痛程度较轻。

关键词:肺癌;老年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生活质量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严重的缺点,逐渐被胸腔镜手术所替代[2]。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术式,在肺癌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09±1.34)岁;体重40~88 kg,平均体重(63.28±1.73) kg;肿瘤分期为Ⅰ期12例,Ⅱ期18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05±1.26)岁;体重为41~89 kg,平均体重(63.24±1.50) kg;肿瘤分期为Ⅰ期13例,Ⅱ期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肺癌,且肿瘤分期为I期、II期;具有胸腔镜手术指征,接受胸腔镜手术;年龄≥60周岁;临床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在手术前伴有全身感染;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认知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存在异常。

1.2 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由同一手术团队负责手术。麻醉方式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侧第7肋间与第8肋间隙穿刺建立观察孔,将套管、胸腔镜经观察孔置入,在胸腔镜下完成腹腔探查,再在腋前线至腋中线之间的第4肋间隙、腋后线第9肋间隙分别穿刺作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经操作孔将手术器械置入。

对照组实施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胸腔镜下,将背阔肌离断,牵开胸壁肌肉,将肋骨撑开。采用切割缝合器对肺叶静脉进行游离切断,向深面将肺叶支气管游离切断,对肺叶动脉及分支在近端进行双重结扎,采用超声刀将肺动脉切断,再采用切割缝合器将肺叶切除,将切除的肺叶组织送病理检查,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研究组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胸腔镜下,不离断背阔肌,不撑开肋骨,采用微创开胸牵开器,稍微牵开胸壁肌肉。余下步骤与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一致。术毕,两组均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电凝止血,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3~5 d左右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初次离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1、2、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肺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4个维度,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初次离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1、2、3 d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肺功能比较

研究组手术后FVC、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手术后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于前列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往往伴有心肺功能衰退,其发生肺癌的风险高,且一旦发生肺癌,病情更加严重,病死风险更高[4]。为控制老年肺癌患者的病情,在早期阶段,临床主张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将肿瘤病灶切除,达到控制肿瘤进展的治疗目标,使患者生存期限得以延长。传统的开胸手术在肺癌治疗中可去除病灶,但手术的切口大,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明显的创伤,且术中失血量大,术后患者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风险[5]。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胸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中。胸腔镜手术通过在患者胸部体表穿刺作观察孔、操作孔,缩小了手术入径的直径,可减轻术中创伤,且利用胸腔镜设备可完成对于患者胸腔的探查工作,放大术野,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确保病灶顺利去除[6]。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常规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了优化,在保证手术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初次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3 d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FVC、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减轻手术创伤方面更具有优势,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感,加快术后肺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在该术式中,采用微创开胸牵开器可将胸壁肌肉牵开,无需离断背阔肌、撑开肋骨,有利于保护患者肌肉、神经,减轻手术操作对于肋骨及椎旁神经的损伤,避免发生肋骨骨折和椎旁神经损伤[7]。

综上所述,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早期肺癌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术后疼痛程度较轻。

参考文献:

[1]刘盈盈,靳水灵,龚帅.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9):1518-1521.

[2]党杰,马海浪.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8):2550-2553.

[3]王辉,郑翔,闻作川,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老年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133,135.

[4]王志华,李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围术期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21):3915-3918.

[5]陈伟.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老年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CRP、PCT与生存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2):31-34.

[6]章彦.单向式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式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6):160-162.

[7]赵雄飞,张伟,徐鹏,等.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J].癌症进展,2021,19(14):1447-1450,147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