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期应用苯海索的效果观察

作者: 孟丽娟

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期应用苯海索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期内应用苯海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苯海索进行治疗,对照组保持长期使用原则,用药剂量不变,观察组则在用药4周内逐渐减少药量直至停用苯海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肇事肇祸风险评估和心理状况达标率。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肇事肇祸风险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达标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 短期应用苯海索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肇事肇祸风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短期用药;苯海索;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肇事肇祸风险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发病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感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异常,典型症状为混乱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患者很难自行分辨出现实和想象,甚至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1]。遗传、大脑结构异常、妊娠、后天家庭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使患者出现功能缺陷、偏执症状[2~3]。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给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早期发现并给予药物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发病后给予患者带来的伤害。临床多通过药物影响患者多巴胺分泌,从而控制其症状,多数情况下,即使精神分裂症症状已经消退,也需要全程治疗。长期药物干预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震颤、视物模糊、肌张力增高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多巴胺分泌减少、乙酰胆碱相对增多导致胆碱能神经亢进有关,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利于恢复脑内多巴胺、乙酰胆碱平衡的药物[4]。苯海索为中枢性神经药物,具有抗胆碱作用,临床常给予患者常规精神分裂症药物加苯海索配合治疗,但长期联合用药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依赖心理。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期内应用苯海索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34±2.23)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3.12±0.27)年。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2.81±2.2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21±0.30)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裂》(ICD-10)[5]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病程>2年;对研究用药无过敏史。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器官实质性损伤;临床资料不完整;住院时间<7 d,预计出院或中途转院。

1.2 方法

对照组保持长期使用原则,服用抗精神药合并苯海索治疗:利培酮片1 mg/次,三餐后温水送服;盐酸苯海索片2 mg/次,配合利培酮片三餐后温水送服。观察组给予短期苯海索治疗:利培酮片1 mg/次,三餐后温水送服;盐酸苯海索片2 mg/次,三餐后温水送服,于第2周将服药次数改为2次/d,早晚餐后温水送服,第3周将服药次数改为1次/d,晚餐后温水送服,第4周停止服用苯海索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阳性量表(SAPS)有4个分量表,分别为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和阳性思维形式障碍,共34个条目,采用从0(不存在)到 5(严重)评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阴性量表(SANS)有5个分量表,分别为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和注意障碍,共24个条目,采用从0(无症状)到5(极度严重)评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2)比较两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情况(不良反应):采用医院自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0.97)评估,共11个条目,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反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填表,因其个体情况需观察的特殊反应在空白栏内填写名称,并做记录。

(3)比较两组肇事肇祸风险:采用自制肇事肇祸风险评估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0.96)进行评估,包括2个维度,攻击行为相关情况共有13个条目,计为是(1分)和否(0分),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方框下划“√”;肇事肇祸危险度共有5个条目,评分标准为1~5级,对应1~5分,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方框下划“√”,总分相加,分值越高代表总体危险度越高。

(4)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达标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1,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0.946)进行评估,在第4周的最后1天由患者本人根据当下实际心理状况填表,共10个条目,分别计为是(0分)和否(1分),满分10分,总分<3分为不达标,总分在3~7分为勉强达标,总分>7分为完全达标;其中第7条填写减少(0分)或增加(1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肇事肇祸风险评估比较

两组干预后肇事肇祸风险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组间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心理状况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心理状况达标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出现障碍,病程长且较难治愈,患者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情感,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除了给自身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6]。因此,有必要探寻更为安全的用药方案,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治疗安全性。苯海索为抗胆碱能药,在阻断中枢胆碱能受体时能够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乙酰胆碱的作用,降低网状结构—丘脑-皮质投射系统的兴奋性,发挥着抗胆碱、抗震颤作用[7],有效缓解患者出现的锥体外系统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此药后产生依赖心理,一旦撤药,患者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现象,还可能出现失眠、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肇事肇祸风险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达标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应用苯海索可有效减少震颤、视物模糊、肌张力增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有效减轻阳性症状(幻听、妄想等)以及阴性症状(情感平淡、社交退缩等),降低患者自我伤害或对他人伤害行为,减轻其痛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其情绪保持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低参与日常活动、社交互动以及工作学习。

综上所述,短期应用苯海索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肇事肇祸风险。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在SAPS、SANS评定上不同医生存在相对误差,今后需要纳入更多的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晓晨,陈彦瑾,韩晟.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基于主要不良事件的研究[J].中国药房,2021,32(10):1252-1256.

[2]覃颖,赵静雯,刘燕菁,等.喹硫平对不同ANKK1 rs1800497基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副反应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8(12):1475-1482.

[3]杨静静,谭文艳,王诗镔,等.广东省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21,50(7):1199-1204.

[4]顾筱梅,马瑞,胡小飞.认知功能缺陷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3):69-72.

[5]朱瑜,吴文雄,潘惠平,等.长期服用苯海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9):21-23.

[6]孟祥宇,赵顺来,王华真,等.丙戊酸钠与利培酮或喹硫平联合对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24):90-93.

[7]戴晓燕,桂格莉.抗精神病药物单用与联用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用药时间的影响及停药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2019,28(22):77-7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