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 张静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3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卒中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针对性护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属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好发于中老年人[1]。烟雾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病因,患者于发病初期一般意识清醒,病情进展至中期时会出现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中枢性高热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情持续进展,甚至并发脑疝,加大脑死亡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缺血性脑卒中通常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对护理要求也较高。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虽能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相关抢救与护理服务,但对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若操作不佳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浪费,还可能增加医务人员的负担[2~3]。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科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使患者接受完整的“一站式”服务,此时辅助以针对性护理,可确保患者抢救与护理的个性化,帮助其尽快脱离生命危险,稳定病情,改善预后[4]。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2021年3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年3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年龄52~7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4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5]诊断标准;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中途退出;伴有脑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

(1)引导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

(2)给予患者急救处理,为其穿刺靶血管,连接高压注射器,必要时给予吸氧,并在此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3)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及家属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讲解,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规范患者饮食及日常行为,告知其清淡饮食,并适当进行康复锻炼,避免长时间卧床。

(5)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相关指标,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异物,确保口腔清洁。

(6)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皮肤感染相关预防,及时为其更换衣物及被褥,保持床单位干燥和平整,确保患者舒适。

1.2.2 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

(1)根据患者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分级,其中A级为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B级为高风险患者;C级为紧急情况患者;D级则为非紧急患者。

(2)由本院紧急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中心对急救车灯光及警报器进行调控,针对A、B级患者,需提高急救车的行驶速度,确保尽快入院;C、D级的患者急救车则保持正常速度行驶。

(3)现场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包括确定发病时间、处理呼吸问题、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等,确保转运效率。

(4)转运期间,护理人员需监测与记录患者脑卒中病情,并利用车载系统与急诊科室进行数据共享,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30 min内,使用专用电话激活卒中团队,急诊护士预检后迅速呼叫专科医师开启绿色通道,呼叫溶栓小组启动溶栓流程,呼叫溶栓团队参与救治,对符合指征的患者进行溶栓处理。

(5)全面评估患者营养情况,若无吞咽困难,指导患者按需饮食;若出现吞咽困难症状,需酌情予以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胃肠道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救治。48 h内需要严格控制肠内营养量,使用喂养泵进行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血糖异常现象的发生。若患者存在负性心理(如焦虑、恐惧),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脑卒中预后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进行评估,满分为42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肢体麻木、心律失常、吞咽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常见症状包括突发肢体无力、面部麻木、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通常情况下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因此需尽快加以干预[7~8]。静脉溶栓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方式,可较快促进梗阻血管再通,改善脑循环,减轻患者症状,使其早日清醒[9]。现代急救管理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致力于从多方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10~11]。重视院前急救需做好院前急救和急诊间的配合,为患者第一时间开放绿色通道,争取抢救时机,节约转运时间,确保患者能更早接受救治。针对性护理通过合理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确保个性化,满足患者护理服务需求,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12]。

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观察组不仅给予患者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还注重对其个性化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遵医嘱鼓励其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还注重对患者的生活护理,针对无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告知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不宜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按需饮用温开水;针对存在负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心理支持,改善患者情绪[13]。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在接诊后第一时间给予患者相关处理,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入院后通过饮食规划、运动指导、翻身拍背等护理改善患者病情,协助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脑卒中的相关认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障治疗效果,从而早日康复。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帮助其定期翻身,并确保被褥清洁,增强患者舒适感,指导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提高患者免疫力,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若患者存在肥胖问题还应制订合理的体重管理计划。香烟和酒精会导致血管收缩,需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4~15]。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曾雯,张依娜.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52-853,855.

[2]滕玮.序贯评估病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7):178-180.

[3]王处,王海燕,陈颖慧,等.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1):1392-1393,1396.

[4]张伟,贺朝里,汪佩玲,等.院前急救质量改善策略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21,13(3):145-149.

[5]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中国卒中学会高血压预防与管理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等.基层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患管理专家共识2022[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9):772-793.

[6]何家礼,莫云.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分析[J].中外医药研究,2023,2(33):121-123.

[7]高爱红,程艳伟,朱娟,等.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对急救各环节所用时间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9):187-188.

[8]张烜烜,张楠楠.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4):61-62.

[9]张义.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0,10(20):231.

[10]尤霞,洪小丽,倪黎.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163-165.

[11]刘荣妹,曾嵘,邱茂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22):42-44.

[12]淡华臣,汤斌,沈百庆,等.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22,36(12):934-936,947.

[13]朱晶,陈惠强,段艳晓.目标管理救护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效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1):38-41.

[14]史俊.院前急救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2):3762-3763.

[15]王晓云,赵颖,鹿倩倩.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影响探讨[J].心理月刊,2022,17(20):156-15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