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王杰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78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道湿化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间歇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接受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观察组气道内痰痂数量少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气道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间断气道湿化方法相比,微量泵气道内滴注的湿化方法湿化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气道内痰痂数量,降低痰液黏稠度,预防气道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
关键词:重症;;间歇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滴注湿化;黏膜出血;痰液黏稠度
大部分影响患者呼吸的危及情况都需要对其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帮助保持呼吸通畅,以便更好地维持生命。气道切开后患者无法正常呼吸,而正常呼吸时,空气进入气道之前需经过鼻腔与喉腔的过滤与湿化,气道切开后患者无法实现这一湿化过程,干燥的气体会破坏患者气道,如果不进行湿化干预或湿化不到位,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受损、脓性分泌物增多,不仅影响痰液正常排出,还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十分重要[1]。本研究将我院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78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78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道湿化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1.36±9.23)岁;病程1~2个月,平均病程(1.47±0.52)个月;颅脑损伤20例,重症肺炎1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0.16±8.14)岁;病程1~2个月,平均病程(1.51±0.64)个月;颅脑损伤20例,重症肺炎1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气道切口手术,且均属于重症患者;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继发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不愿意配合治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间断气道湿化
配制气管湿化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盐酸氨溴索60 mg;间断为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每次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湿化液缓慢注入气管切开管内,必要时给予吸痰。
1.2.2 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
配制气管湿化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盐酸氨溴索60 mg。用50 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将一次性延长管连接在注射器的一头,在延长管的另一端内放入气管套管,插入深度约为5 cm,缓慢推动注射器,让湿化液沿着管壁滴下,用微量注射泵以5 mL/h的速度持续将湿化液泵入,泵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痰液黏稠度,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调整泵入速度,同时要注意避免速度过快引发患者呛咳。
1.2.3 常规护理方法
为保证患者在气道切开术后有较为合理的环境,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展开术后常规护理。保证病房环境空气新鲜,室温合理,湿度在50%~60%。为避免感染,护理人员要保证气管内套连接通畅,吸痰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避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损伤气道黏膜。当患者气管切开管口外出现分泌物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溢出的分泌物,若分泌物粘住内管,可以用湿润棉球清除,及时清理与消毒内管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气道内痰痂数量、痰液黏稠过高(黏稠度III度)发生率、气道黏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痰液黏稠度分3级:I级黏稠度,痰液成白色,有泡沫,痰液滞留量少或无痰液滞留;II级痰液黏稠度,吸痰后能发现接头内壁上明显有一定的痰液滞留;III级痰液黏稠度,痰液中混有黄色痰痂,同时接头内壁上有大量的痰液滞留且不易被冲洗干净[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痰痂数量比较
观察组痰痂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痰液黏绸度过高、气道黏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过高、气道黏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人的气管是一个管状器官,宽约2.5 cm,是连接喉咙与肺部的重要通道,空气需要经过鼻腔、喉咙与气管才能进入肺部参与呼吸循环,气管上覆盖有一层湿润的内膜,气管内膜上又附着湿润的黏液,湿润的内膜可有效保持气管环境湿润,空气进入肺部之前需经气管以及气管内膜上的黏液湿润与除尘处理,避免不良气体对肺部环境造成刺激[3~5]。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呼吸衰竭、解决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等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患者常需机械通气,这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湿化不足,进而引发痰痂、痰栓形成,从而增加气道阻力,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情况。此外,长时间置管还易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坏死,损伤肺功能,加重气道堵塞。因此,合理的气道湿化护理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6~7]。
气道湿化操作具有一定的标准,无论是湿化不足还是过度湿化,都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若患者面色表现为紫绀,伴有呼吸困难,说明湿化不够,应适当增加湿化液剂量与湿化时间;若患者表现为情绪烦躁,总是咳嗽,同时吸引出来的痰液十分稀薄,说明存在湿化过度问题,这时应适当减少吸引频率与湿化液量[8~9]。湿化效果较好时,患者表现情绪平静,吸引出的痰液也较为稀薄,有利于保证气体交换有效性[10~11]。湿化方式是保证湿化效果的重要前提,间断湿化每次湿化间隔时间为1~2 h,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湿化液量,一般为0.5 mL。经微量泵气道内滴入湿化液具有持续湿化优势:第一,持续稳定湿化。微量泵能够24 h不间断地进行气道湿化,且湿化效果均匀,避免了传统间断性湿化方式中存在的湿化力度不足、湿化不均等问题[12~13]。这种持续稳定的湿化有助于保持气道黏膜的湿润,减少痰痂、痰栓的形成[14~15]。第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能够显著降低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等。湿化满意度越高,患者肺部感染概率越低[16~17]。第三,提高舒适度。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湿化液能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提高舒适度。同时,减少吸痰次数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18~19]。第四,准确控制滴速。微量泵能够准确控制湿化液的滴入速度,确保湿化效果的稳定,这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湿化量的患者尤为重要[20~21]。在选择湿化液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湿化液有生理盐水、氨溴索等[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气道内痰痂数量少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气道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与间断气道湿化方法相比,微量泵气道内滴注的湿化方法湿化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气道内痰痂数量,降低痰液黏稠度,预防气道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张毅美.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58-2059.
[2]唐晶.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0):1276-1277.
[3]彭费爽.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1):1391-1392.
[4]王维芬.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7):91-92.
[5]胡玉守,张丽.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对重症患者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7):877-879.
[6]张红.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7):160-161.
[7]杨梅,潘璐,钟晓燕,等.两种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加湿性能的比较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23,22(12):9-16.
[8]张娜.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患者MR290呼吸湿化器气道湿化与恒速泵持续滴入湿化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9):150-152.
[9]刘叶青,吴燕,王慧云.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9):2983-2987.
[10]甘德慧.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4):2196-2198.
[11]朱雪利,李芸.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的效果[J].贵州医药,2023,47(6):946-947.
[12]张萌萌,姜利,王楠,等.不同主动湿化方式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4):767-774.
[13]杨樱,倪萍.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道湿化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33):166-168,147.
[14]彭卫平,王君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2,35(19):171-173.
[15]陈柯冰.持续气道泵入湿化护理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次数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4):159-161.
[16]李文娟.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在老年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8):1397-1398.
[17]唐燕翘,王鸿香.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睡眠质量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110-113.
[18]刘燕燕,孟金平,王玥.输入泵持续湿化法预防老年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22,20(1):27-30.
[19]官春燕,王淼,邱晶,等.喉切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证据总结[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7):1281-1286.
[20]肖力,温贤秀,张娟,等.持续加温湿化与持续滴注湿化液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42(2):197-203.
[21]李小冬,张庆爱,连柳霞,等.分析在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持续气道湿化的应用与护理方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07,119.
[22]魏钰贤.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