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马静 冯居宁 李丽
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问卷、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现状的因素。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居住地(农村)、Honehn-Yahr分级(高)、自我效能(低等水平)和主要照顾者(子女、保姆或护工)是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患者主要照顾者(子女、保姆或护工)、患病时长(>10年)、Honehn-Yahr分级(高)及自我效能(低等水平)是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待提高,对于居住地为农村、患病时间长、Honehn-Yahr分级高、自我效能处于低水平,且主要照顾者为子女、保姆或护工等患者应予以更多关注,并结合影响因素建立系统化平衡功能康复锻炼及自我管理方案,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帕金森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社交等。研究表明,平衡功能康复锻炼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机能,延缓疾病进展,是帕金森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1]。此外,良好的自我管理也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2]。因此,了解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现状,识别和预防导致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的风险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现状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帕金森病;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晰,具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独立或在辅助下完成平衡功能康复锻炼和问卷调查;自愿在本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入组本研究。排除标准:严重精神和认知障碍;合并心脏、肾脏衰竭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合并关节炎或多系统萎缩等疾病;问卷误填、漏填。
1.2 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资料收集,问卷派发人均经过专业培训,充分掌握问卷内容、派发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存在填写障碍者,由患者口述,调查者代填。本次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表、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问卷和自我管理量表。
(1)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设计,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患病时长、用药种类、Honehn-Yahr分级、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居住地(城镇、农村)、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医疗保险、公费)、接受健康指导(是、否)、主要照顾者(配偶、子女、保姆或护工、自己)、生活自理程度(完全独立、部分依赖、完全依赖)、自我效能(低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
(2)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问卷:根据相关资料[3]制定帕金森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问卷量表,总分16~64分,总分越高,提示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越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5。
(3)帕金森自我管理量表:根据相关资料[4]设计帕金森自我管理量表,总分0~105分,总分越高,提示患者帕金森自我管理能力越佳,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2。
1.3 观察指标
(1)单因素分析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情况。(2)多元回归分析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地、主要照顾者、患病时长、Honehn-Yahr分级、生活自理程度及自我效能与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关(P<0.05);患者居住地、主要照顾者、患病时长、Honehn-Yahr分级、生活自理程度及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关(P<0.05)。见表1。
2.2 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居住地(农村)、Honehn-Yahr分级(高)、自我效能(低等水平)和主要照顾者(子女、保姆或护工)是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患者主要照顾者(子女、保姆或护工)、患病时长(>10年)、Honehn-Yahr分级(高)及自我效能(低等水平)是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2~3。
3讨论
帕金森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肉僵硬等,可导致患者运动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管理能力,对其生活、工作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5]。因此,需重视其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居住地为农村是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农村患者多低学历、低收入,对疾病的认知低,治疗依从性差。主要照顾者是配偶的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得分最高,子女、保姆或护工照顾的得分最低。配偶与患者彼此默契,更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力度。子女因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及时予以患者需要的帮助,也担心增加子女的负担,最终导致其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低。保姆或护工则无法多角度给予患者关爱与照护,也会导致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Honehn-Yahr分级与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治疗难度较大,患者身心压力巨大,在此种情况下,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差。患病时长(>10年)也是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之一。患病时间越长,患者运动迟缓、肌肉僵硬等临床症状越明显,最终影响其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待提高,对居住地为农村、患病时间长、Honehn-Yahr分级高、自我效能处于低水平,且主要照顾者为子女、保姆或护工等患者应予以更多关注,并结合影响因素建立系统化平衡功能康复锻炼及自我管理方案,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婧,王斌全.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突发性耳聋病人健康教育清单[J].护理研究,2020,34(10):1739-1744.
[2]胡梦飞.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类型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成都医学院,2024.
[3]张敏,白睿,李沛珊,等.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9):781-786.
[4]秦文玉,王爱平.帕金森病病人自我管理效能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21,35(2):240-245.
[5]周晓丽,白燕,牛育鸿.脑血管病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7):2527-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