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李艳

产科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0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过程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案对产妇分娩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符合自然分娩条件,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分别给予不同的镇痛干预方案,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前后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结果  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产程短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产妇分娩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期间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

关键词:产科;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母婴结局;分娩方式

分娩是女性成长为母亲的重要阶段,众多女性对分娩既期待又担忧,期待新生命的诞生,但又害怕面对因分娩产生的剧烈疼痛[1]。宫缩产生的疼痛可引发产妇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增强其应激反应,同时对催乳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分娩对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也具有一定的影响[2]。产科临床上因各种医疗设备及镇痛技术的加持而实现了无痛分娩,虽然无痛分娩并不会彻底消除产妇分娩的痛苦,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妇分娩痛感,给予其良好的分娩体验,从而保障母婴健康[3]。椎管内麻醉为无痛分娩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镇痛方案,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产科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符合自然分娩条件,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自然分娩指征;无严重妊娠期合并症;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精神、认知功能及沟通能力均正常;产妇本人及家属同意参与该项临床研究;头位妊娠。

排除标准: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疾病;臀位妊娠;入院即存在剖宫产指征;有麻醉禁忌证。

1.2 方法

所有产妇入院后均接受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确定适宜的分娩方式。

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产妇进入产房后,由医护人员为产妇开放静脉通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其宫口开2~3指且出现规律宫缩后,麻醉师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5 cm,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在硬膜外导管注射1.5%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观察3~5 min,产妇无脊髓阻滞征象后继续于硬膜外导管注入0.0625%~0.15%罗哌卡因注射液与0.4~0.6 μg/mL舒芬太尼注射液的混合液6~15 mL,麻醉药物起效后连接镇痛泵。

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与对照组一致,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使用针内针技术,穿破硬脊膜,确认脑脊液回流后注射2.5 mg罗哌卡因联合2.5 μg舒芬太尼,退出腰麻针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 cm,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观察3~5 min,试验剂量阴性后连接镇痛泵。若产妇镇痛效果不佳,麻醉师可结合产妇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宫口开全后进入第二产程,该产程停止镇痛。在此期间密切观察产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一旦监测到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立即转为剖宫产。

两组均依据产妇疼痛程度调整镇痛泵参数。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镇痛前、镇痛后10 min、镇痛后30 min、镇痛后1 h、分娩时产妇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难忍[4]。(2)比较两组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用时。(3)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采用Apgar评分量表评估新生儿出生后1 min、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包括新生儿皮肤颜色、心率、肌张力、呼吸、弹足底或插鼻反应等内容,最高分为10分,分值越高新生儿情况越好[5]。(4)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分娩前、分娩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量表临界值为50分,SDS量表临界值为53分[6]。(5)比较两组分娩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产妇镇痛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后各时段及分娩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2.2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研究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2.3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均优于较对照组(P<0.001)。见表4。

2.4 两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分娩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结束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5。

2.5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89.33%低于研究组的98.67%(P<0.001)。见表6。

3讨论

分娩过程中,宫颈口逐步打开,子宫也出现规律宫缩,产妇可感受到强烈的痛感。随着产程进展,分娩造成的痛感加剧,第一产程因规律子宫收缩而出现宫颈扩张,随着胎头下降,子宫与宫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大,同时产妇子宫纤维及圆韧带均逐步拉长,在产妇特殊生理结构的影响下,痛感范围进一步扩大,由盆腔内脏转移至腰部,并对大脑交感神经产生强烈的刺激。进入第二产程,产妇分娩疼痛来源为会阴组织及子宫收缩,由于胎头进一步下降,对产妇会阴造成牵拉,加剧子宫收缩,子宫下段因逐步扩张而出现规律且频繁的宫缩,胎儿逐步靠近产妇会阴部,增加对盆腔部位的压迫感,加剧分娩痛苦。其痛感区别于第一产程,由于产妇腰骶部第2~4脊髓节段逐步传至大脑,产妇痛感加剧,且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会阴及阴道部位。进入第三产程,预示着分娩进入倒计时,产妇子宫内的压力显著下降,可明显感受到腹部松弛感,疼痛程度可得到一定缓解[7]。

在疼痛刺激下,产妇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机体分泌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多种物质,从而造成心率过快、血压升高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发生风险。同时,分娩造成的疼痛不仅会延长产妇产程,还可影响宫缩,增加机体耗氧量。椎管内麻醉为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无痛分娩技术,可有效阻断痛觉神经,减轻产妇分娩产生的痛感,减轻应激反应,改善产妇身心状态,使其更好地保持最佳分娩状态,同时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物质释放,缩短产程,确保母婴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产程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妇分娩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期间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孙平,周凤林.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 (29):23-25.

[2]陈秀兰,梁亚贵,翁迪贵.腰硬联合麻醉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顺产经产妇无痛分娩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55(4):343-345.

[3]尉霞.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心理疏导与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3):93-94,170.

[4]吕璐,李静静,张莹莹,等.产科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96-97.

[5]徐熙,陈美霞,宋宗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和母婴状况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0,18(11):163-164.

[6]刘莹.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3):3312-3313.

[7]苏月卿,吴婷婷,刘春凤.产科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9):155-1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