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MECT治疗重度抑郁症
作者: 孙宗升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4年2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MECT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抑郁评分、临床疗效和主观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2周、4周后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MECT可有效减轻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整体疗效和患者主观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心理干预;无抽搐电休克;抑郁评分;认知宣教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抑郁症较为常见,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典型表现[1~2]。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还会萌生自残、自杀等危险想法。常规药物治疗重度抑郁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因此,临床更倾向于通过无创物理治疗控制患者病情。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为临床常用无创物理疗法,可利用电流刺激使患者短暂性丧失自主意识,在无抽搐发作的情况下对其精神状态进行有效控制[3]。在重度抑郁症康复治疗中,心理因素对患者的依从性和MECT疗效有较大影响[4]。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理干预联合MECT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4年2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经量表评分判断法和临床综合诊断确认为重度抑郁症;具备正常沟通能力;监护人已签署MECT治疗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近3个月内有MECT治疗史;合并器质性病变(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病变);合并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实施METC。在METC治疗前1 d,根据具体治疗时间督促患者治疗前10 h开始禁食、治疗前4 h禁饮,尽可能排空大小便。治疗当日,患者进入治疗室后,嘱咐其仰卧,麻醉成功后将电极(均匀涂抹导电糊)放置在患者两颞处,固定后启动METC治疗仪,基于个体耐受情况调整电流(控制在90~130 mA),电刺激2~4 s,以患者手足末梢、口角、面肌轻微抽动为宜,密切观察脑电图。停止通电后及时供氧,同时配合加压人工呼吸,直至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并在此基础上配合以下干预。
1.2.1 对照组治疗全程给予常规干预
(1)认知宣教:医务人员对患者保持足够的耐心,向患者科普抑郁病因病机,解释METC治疗原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积极配合。(2)情感支持:强调METC治疗的优势,关注患者心理动态,治疗期间不断给予鼓励,指导其通过各种放松训练来调整自身状态。(3)病情观察:记录每次治疗数据和抑郁评估结果,按医嘱发放抗抑郁药物并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追踪病情变化状况,及时处理异常问题。(4)生活指导:向患者讲解饮食、运动、睡眠对病情好转的有利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使患者能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科学作息。
1.2.2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同时增加心理干预
(1)成立专项干预组:选取临床经验≥5年的4~6名护士,在护士长带领下组建立干预小组,经统一培训后上岗。(2)心理认知引导:通过一对一强化教育法向患者和其照护者详细介绍重度抑郁与MECT相关知识,说明适当电刺激在促进病情好转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视频演示法向其展示治疗流程,通过语言暗示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使其在心理上对疾病和MECT疗法形成清晰而客观的认知,从而消除其内心抵触感。(3)心理减压干预:积极同患者互动,利用共情技巧拉近彼此关系,在私密环境中引导其倾诉心中想法;耐心讲解呼吸放松技巧,使患者学会调整自身呼吸,同时结合个体心理表现合理选择音乐疗法、静坐冥想、正念认知训练等方法帮助其进一步放松身心。(4)重建康复信心:对表现出极度悲观情绪者,可通过案例影响法促使其重拾康复信心,也可以引导其回忆既往美好经历,在回忆中寻找愉悦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嘱咐其将这种情感融入当下及未来生活中,消除悲观心理,增强康复信心。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抑郁评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5]评估,包括24个项目,总分0~44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存在抑郁,20~35分表示肯定存在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HAMD评分降幅进行疗效评估,计算公式=(治疗前评分-疗程结束时评分)/治疗前评分×100.00%。HAMD评分降幅≥75%,视作显效;HAMD评分降幅在25%~<75%,视作有效;HAMD评分降幅<25%,视作无效[6]。显效+有效=总有效。(3)比较两组主观满意度:向患者发放自制满意度问卷(共发放60份,100%回收,且均为有效问卷),总分0~100分,≥90分为十分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2周、4周后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主观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主观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压力,对人们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在此情况下,重度抑郁症患病人数日渐攀升,抑郁症治疗方案也愈发多样化[7]。口服或注射抗抑郁药是临床治疗抑郁患者的主要方式,但单纯应用这种方式在重度抑郁症治疗中很难得到理想效果。MECT治疗重度抑郁症有独特优势,能够在麻醉状态下利用直流电对患者脑部产生短暂性刺激,进而促进机体发生有利于精神症状好转的生物化学变化[8]。
MECT治疗有益于抑郁患者侧脑室下静脉分支数、直径以及长度的增加,还可改善其海马形态,从而减轻抑郁情绪。重度抑郁患者存在少语、少动、拒绝倾诉心中想法等特征,实施MECT治疗时,需通过有效干预来促进患者的配合行为,确保治疗可按计划推进。精神科常规干预大多数以促进病情恢复为核心,在MECT治疗期间更加注重疗效的提升,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关注相对不足,若无法有效调整患者心态,MECT疗效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2周、4周后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干预配合MECT治疗可有效缓解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心理干预可纠正患者心理上的错误认知,同时能通过音乐疗法等手段减轻患者内心压力,缓解抑郁情绪,还能利用案例影响等方法帮助患者重建自信,有利于患者应对方式的转变,能更加积极地配合MECT治疗,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MECT可有效减轻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整体疗效和患者主观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潇,董再全,王瑜,等.抑郁症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2,52(11):1678-1691.
[2]杨丽.1990—2019年中国居民抑郁症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14):2509-2513,2554.
[3]孙浩,牟英峰,姚蕾,等.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患者短期疗效及复发率的相关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428-431.
[4]李庆琼,苏小青,蒙淑琼.正念减压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3,18(18):115-117.
[5]黄邦锋,卓妙芳,黄梓銮,等.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水平及PANSS、HAMD量表统计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3):37-39.
[6]周伟,赵梦颖,叶锋,何玲.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自杀意念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3,29(35):31-34.
[7]高贵元,黄捷,刘丹,等.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52-55,70.
[8]赵影.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发作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