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多芭+普拉克索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缓解及5-羟色胺的影响
作者: 蒋红云摘要:目的 观察美多芭+普拉克索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缓解及5-羟色胺的影响。方法 以桂林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血小板5-HT含量变化和心理状态。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小板5-HT含量变化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可显著提高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血小板5-HT含量变化和心理状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帕金森病;美多芭;普拉克索;早中期;运动功能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1]。当前,临床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早中期患者在保持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2]。美多芭和普拉克索是两种常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美多芭主要通过增加多巴胺释放来缓解症状,普拉克索则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多巴胺降解来增强多巴胺效应[3]。5-羟色胺(5-HT)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5-羟色胺系统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选取桂林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美多芭+普拉克索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缓解及5-羟色胺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桂林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根据Hoehn-Yahr(H-Y)分级,确定患者为早中期帕金森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和方法,并确保在参与试验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对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盐酸苯海索片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日1~2 mg,之后每3~5日增加2 mg,至疗效最好且不出现副反应为止,一般每日剂量不超过10 mg,分3~4次服用,且须长期服用,极量为每日20 mg。
1.2.2 实验组给予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
美多芭(规格:0.25 g/片)首次推荐量为每次1/2片,每日3次,之后每周日服量增加1/2片,直至达到适合该患者的治疗量为止。如患者定期就诊,则用量可增加得更快,每周增加2次,每周增加美多芭1/2片,有效剂量通常为每日2~4片,每日分3~4次服用;普拉克索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日0.375 mg,之后每5~7日增加1次剂量,若患者耐受,可增加剂量直至最大疗效,若需要进一步增加剂量,应以周为单位,每周加量1次,每日剂量增加0.75 mg,每日最大剂量为4.5 mg。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 d、30 d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包括反射活动、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和协调/速度4项基本内容,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
(2)比较两组血小板5-HT含量:抽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静脉血于含有2%EDTA的硅化塑料试管,并进行适当地抗凝处理,得到血小板沉淀,冷冻保存在-80℃冰箱中,提取预先制备好的血小板沉淀,将其在4℃条件下溶解并加入300 μL纯水进行悬浮,随后加入15 μL内标溶液和100 μL蛋白沉淀液进行充分混匀。在4℃条件下,使用11 500 xg的离心力离心20 min,然后取上清液20 μL进行进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5-HT含量。取5-HT标准储存液(由Sigma公司提供)进行倍比稀释,以进行进样浓度的直线回归,进样量为40 μL,采集不同浓度标样的色谱积分,按外标法定量计算,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其浓度(ng/L)。
(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SAS评分为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为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血小板 5-HT水平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血小板 5-HT水平优于参照组
(P<0.05)。见表3。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运动控制问题[4]。患者可能经历手部、腕部或指部静止性震颤,通常在休息时更为明显。帕金森病会导致肌肉变得僵硬,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运动的流畅性,运动变得缓慢,步履不稳,行走可能变得困难。平衡问题和姿势不稳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患者容易摔倒。患者面部表情可能呈现淡漠、凝固特点,称为面部面纱。患者执行精细动作时,如书写或按钮扣紧,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帕金森常规治疗药物,如多巴胺激动剂、左旋多巴等,可能导致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5~6]。某些药物还可能在长期使用时引发运动并发症,如药物诱导性帕金森病。随着病情进展,药物效果可能会出现波动,导致运动症状波动性。患者可能在药效高峰和低谷之间经历运动能力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患者可能对药物逐渐产生耐受性,导致药效减弱,这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转换治疗方法[7~8]。长期使用多巴胺替代疗法可能导致运动并发症,如运动过度、运动不稳定性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伴随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9~10]。
美多芭为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普拉克索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两种药物通常被用于帕金森病治疗,旨在提高多巴胺在大脑中的水平,从而减轻运动症状[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均优于参照组
(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小板5-HT含量变化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多巴胺水平,从而有效缓解运动症状。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实现最佳效果。美多芭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多巴胺降解延长其效果,普拉克索则通过模拟多巴胺作用发挥疗效[13~14]。
综上所述,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可显著提高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血小板5-HT含量变化和心理状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冯玉洁,胡娟娟,和昱辰,等.血清Nrf2、HO-1与帕金森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睡眠障碍的相关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44(21):2598-2601,2606.
[2]汪虹,许方蕾,汤爱玲,等.275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社会参与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23,21(11):1907-1911.
[3]邢效如,郝雅男,孙志,等.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β-淀粉样蛋白1-42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8):1561-1564,1568.
[4]周小燕,杨丹,张敏,等.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清PARK2、GFAP和BDNF表达对疾病分期和认知功能的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9):2142-2145.
[5]曲艳,孙亚南,陈利玲,等.基于 Parkinson's KinetiGraph 腕表定量评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4):404-407.
[6]李慧,袁晓蕾,叶青,等.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3,57(3):21-25.
[7]张玉娟,亓法英,杨永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3):208-211.
[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何建成,万海同,等.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阳虚血瘀证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23):1-4.
[9]范靖琪,卢玮婧,王毓婷,等.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医杂志,2022,63(17):1662-1667.
[10]房进平,温齐平,王艺璇,等.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脑铁沉积及血流量改变对运动症状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2,22(6):386-391.
[11]郝单单,吴玉芙,王浩然,等.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想象准确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J].北京医学, 2021,43(9):921-923.
[12]杨改清,吴孟娇,祁萌萌,等.P300联合MoCA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41(15):3244-3246.
[13]施德,干静,万赢,等.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及中医辨证分型特点[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55(6):15-20.
[14]郭龙军,梁长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与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37(10):9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