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 于俊波 方晓敏

摘要:目的 观察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经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影像学参数、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影像学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和影像学参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老年;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腕关节活动度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部位的骨折,该部位为骨皮质和骨松质交界部位,属于解剖薄弱部位,受外力影响骨折发生率增加,为常见的急诊骨折类型[1]。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创伤性关节炎、活动受限等情况。因此,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感及腕关节功能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2~3]。锁定钢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可保证骨折块稳定性,保护血运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本研究旨在观察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8.35±6.17)岁;跌伤15例,交通伤10例,坠落伤1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8.47±6.23)岁;跌伤17例,交通伤12例,坠落伤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MRI、CT技术诊断为桡骨远端骨;骨折时间<2 h;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慢性疾病;存在全身感染;术前有休克史;研究开展前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经背侧入路手术治疗

常规消毒骨折区域皮肤,全身麻醉,将患侧肢体向外展开,作一8 cm纵切口,切口从桡骨纵轴向近端延伸。术中医生需准确定位,切开拇指伸肌腱鞘,找到并牵引拇指长肌腱,向桡侧拉紧。剥离第二和第四肌腱鞘管并向两侧拉开,完全揭露出远端背侧面,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和固定,完成后缝合并再次消毒。

1.2.2 观察组给予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

常规消毒骨折区域皮肤,全身麻醉,将患侧肢体向外展开,确定位于掌侧的经典Henry切口,并进行纵向解剖性切开,钝性分离,暴露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从桡动脉处继续向下进行,充分揭露前旋肌,在桡骨端部前方5 mm处行截骨手术,尺侧翻转,充分暴露骨折。清除骨折处碎骨片和渗出物,对断端进行牵引复位,使桡骨恢复到原有高度,同时恢复尺倾角和掌倾角。使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随后给予加压螺钉固定钢板,在定位器引导下找到远端骨质疏松位置,选用4枚锁定钉进行固定,仔细检查螺钉和锁定钉位置是否正确。找到加压螺钉位置,并进行加压操作,确保桡骨与钢板之间紧密贴合,增强钢板固定性,用2枚锁定钉固定近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总分10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2)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活动度主要分为背伸、尺屈和桡屈。背伸测量:角度测量器置于腕关节掌侧的中心(与第3个掌骨成一条线),固定臂贴近前臂掌侧中线,动臂贴近掌侧中线。桡屈测量:角度测量器置于腕关节背面腕骨的关键点,固定臂位于前臂中线,动臂位于第3个掌骨处。尺屈测量:角度测量器置于腕关节背面腕骨的中点,固定臂位于前臂中线,动臂位于第3个掌骨处。握力测量:准备1个弹簧测量装置,指导患者握住弹簧,记录握力。(3)比较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高度:经影像学技术测定。(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关节僵硬、桡骨短缩、延期愈合、骨萎缩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2、4周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比较

观察组腕关节背伸、尺屈、桡屈活动度以及握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影像学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高度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状严重、钙元素吸收不足,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后仍可发生骨折部位畸形的情况,影响腕功能的恢复效果[5]。传统钢板接骨术、桥接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主要借助完整力学支架系统保证骨折部位稳定性,避免骨折部位出现移位情况。为避免桡骨骨折预后效果不佳、畸形等情况,临床常选取手术治疗,多以背侧、掌侧入路为主[7~8]。

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掌侧入路效果明显可将治疗时间缩短,患者出血量减少,利于其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良好恢复,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感,促使其腕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状态。选择掌侧入路的初始优势在于其切口的决策优越性,传统的Henry切口显著降低了手术伤害。沿着肌间隙进行手术,一旦旋前方肌被切开,所需的手术操作即可露出骨折位置。掌侧富含软组织,钢板固定后可被完全遮盖,从而在肌腱和钢板之间几乎不会产生磨损,显著降低术后患者发生肌腱炎的风险。掌侧入路还可以延伸到桡骨远端,寻找到一个适宜放置内固定钢板的光滑而平坦的表面,而且掌侧非应力集中区域,钢板固定后稳定性高,不易发生松动。此外,通过掌倾角的测量,确保螺钉在旋入时定位准确,不会进入关节间隙,有效规避了对血管神经、正中神经等的损害[9]。掌侧区域组织丰富,可有效覆盖骨表面,避免固定钢板与肌腱、神经的直接接触,降低肌腱断裂和腱鞘炎风险[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影像学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和影像学参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穆怀磊,佟亮.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5):58-61.

[2]陈淏,林紫鸿,施毅.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22,41(30):85-89.

[3]梁艳伟.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0-72.

[4]孔德博.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36):55-59.

[5]王纯育,钟晓,罗健.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7,23(2):197-200.

[6]李振威.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30-31.

[7]魏小康,王传舜,李豪青.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与掌侧入路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上海医学,2021,44(5):343-347.

[8]陈凯奇,林知毅,何达东,等.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2,36(1):91-94.

[9]王超.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3):74-76,86.

[10]张要雨.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4):130-132.

[11]陈润彬,陈兴恺,吴廷换.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0):1710-17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