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小技巧
作者: 张羽导医护理
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引导其尽量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症状,包括发病时间、部位、性质、伴随症状等,同时不要遗漏任何可能影响诊断的细节,如用药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对就诊的环境进行介绍,减轻患者的陌生感与紧张感;面对患者反复询问的问题,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耐心进行讲解,不要粗暴打断或敷衍了事;对于医生开具的检查项目要求,告知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进行空腹检查(如血糖),需确保前一晚晚餐后至少10 h禁食。
跌倒预防
门诊人流量大,容易发生跌倒事故,特别是对于营养不良、虚弱、头晕、贫血、老年人等高危人群,需要积极预防。建议患者选择合脚、舒适、有良好支撑和防滑功能的鞋子,避免穿着过大或过小的鞋子,以免在行走过程中发生意外。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例如拐杖、助行器等帮助行走,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在门诊环境中,患者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走在湿滑、不平坦或光线不足的地方;留意门诊内的障碍物,如椅子、桌子等,避免发生碰撞。
沟通技巧
提高语言技术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主动向患者问好,使用文明用语;在询问患者病情时,尽量选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时,保持温和的态度,提高与患者交流与积极性。
采取合理的方式沟通
在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耐心倾听,并通过微笑、点头等方式回应;对于患者提出的治疗疑问,需要耐心给予解答,确保患者感受到被尊重。
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避免在嘈杂的环境或陌生人在场时询问患者病情,因为外界因素干扰会影响患者对病情的表达,降低护患沟通效果。
实施科学沟通
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依据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年纪较小的患儿,需要使用鼓励性、夸奖式的语言,必要时可给予糖果或玩具,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针对老年患者,需采取体贴、关爱的语言。在讲解病情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并及时解答疑问。如果患者情绪激动,注意保持耐心,积极沟通,引导患者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如果患者情绪较为悲痛,需要为其提供独处的空间,并通过倾听、鼓励等方式,向患者表达关心与理解,以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
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
非语言沟通方式主要是采取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进行信息传递。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统一着装,保证穿衣整洁、得体,沟通时保持微笑,向患者展现良好的工作面貌。在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坦诚的态度,在静脉穿刺成功后,轻放患者衣袖。如果患者活动不便,则需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输液技巧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输液的基本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在输液前,需指导患者排空大小便,协助更改舒适的体位,以防患者输液时随意移动而导致药液渗漏或针头脱落。护理人员在输液前需了解患者的病情与过敏史,确保输液的安全性;注意控制输液量与输液时间,每隔15 min观察患者1次,并按照实际情况对体位、滴速等进行调整;关注输液瓶中的药液,在快滴完时及时更换。如果发现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心慌、憋气、寒战、发热、皮下血肿等情况,需停止输液,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在拔针后,告知患者按压针眼3~4 min,直到针眼无渗血;叮嘱患者在输液完成后避免立即起身,可留观30 min,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伤口护理技巧
在患者受到外伤的早期,需要对创面进行清洁,确保清除干净创面上的灰尘、石头等异物,避免创面被反复刺激。清创后,可使用碘伏、过氧化氢溶液等实施消毒,预防创面细菌感染,减少炎症刺激。如果创面较大,需对创面进行缝合,加速创面愈合。护理人员需定期帮助患者更换敷料,避免水分、污物与伤口直接接触。可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清理,并注意观察伤口颜色、温度与分泌物等。如果有红肿、疼痛加剧、分泌物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避免吸烟、饮酒,增加营养摄入,避免过度活动,以逐渐促进伤口愈合。
加强卫生管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要严格落实消毒制度,需要遵循正确的个人卫生规范,维持自身与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需经常洗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清洁工作区域,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预防交叉感染。针对使用后的输液器需及时回收,预防二次感染。门诊护理人员需确保候诊大厅整洁明亮,定期进行消毒、通风等工作,保证候诊大厅空气清新。在分诊大厅中可以摆放绿色植物,有助患者放松心情,以良好的心态就诊。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保持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和洗手。
头痛
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休息,尝试深呼吸、冥想,或应用热敷或冷敷,以减轻头痛。轻柔按摩头部和颈部,能缓解紧张型头痛。
发热
发热时,身体水分流失会加重,因此应告知患者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同时还能促进体内废物排出,降低体温。此外,适当休息可以减轻身体负担,让免疫系统更有能力应对感染。
腹痛
腹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系统问题(如消化不良、胃溃疡)、肠道感染、胆石症、阑尾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要学会基本的判断和识别。例如,轻度腹痛可能是暂时的胃肠不适,剧烈、突然或持续的腹痛可能是更严重的问题,如肠梗阻、炎症性肠病、器官扭转等,需要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当中,避免过食或过度饮酒,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对于轻度腹痛,可以试着在腹部区域使用热水袋或温暖的湿毛巾进行热敷,以舒缓疼痛感。饭后过饱可能加重胃部不适,建议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腹部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