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膳食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王甜洁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膳食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吞咽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膳食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体重指数(BMI)]。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LB和BM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膳食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期;改良膳食;功能性电刺激;吞咽障碍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脑卒中后遗症多,其中吞咽障碍较为常见,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脱水,还可引发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吞咽障碍,探讨改良膳食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吞咽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1.52±4.26)岁。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2.45±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卒中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确诊为脑卒中且伴有吞咽障碍;发病时间在6个月以内,处于急性期或康复早期;患者能够理解并配合研究相关检查及治疗,具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无法耐受相关治疗;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和评估;既往或目前正在接受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的特殊治疗,如颈部肿瘤放化疗、外科手术等;对电刺激治疗有禁忌证;对改良膳食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过敏或不耐受反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

对患者进行头颈部与咬合肌按摩5 min,每天2次;提前让患者熟悉康复训练内容,事先组织好相应的吞咽训练和单词发音训练,并过渡到日常生活用语。

1.2.2 观察组给予改良膳食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1)改良膳食个性化方案: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确定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需求量。结合患者吞咽功能测试结果,选择适宜的食物质地和形态,如流质、软质或糊状食物。饮食计划需包括多样化的食物种类,确保营养均衡。医务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调整,激发患者进食兴趣。每日三餐及加餐时间合理安排,避免进食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确保患者能摄取足够的营养。膳食方案需定期评估和调整,根据患者康复进展及时更新饮食安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刺激频率一般选择20~50 Hz,初次接受电刺激治疗的患者从较低的频率(20 Hz)开始,逐渐增加,以便患者适应。刺激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初次治疗时选择1~3 mA,逐渐增加至5~10 mA。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患者的反应,确保在其耐受范围内进行。刺激时长通常设置为30 min~1 h,每日1次或每周3~5次,具体时间和频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每次治疗前应清洁并消毒电极贴片接触部位,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常用清洁方法包括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接触部位,待酒精挥发后再贴上电极。电极贴片应紧密贴合皮肤,避免因接触不良影响治疗效果或刺激皮肤。治疗开始时,医务人员需逐步增加刺激强度,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肉反应,询问其主观感受,判断刺激强度和频率是否合适,确保在患者自感舒适范围内进行。患者感到不适或有明显疼痛,立即调整参数或停止治疗。治疗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记录每次治疗参数和患者情况,包括刺激频率、强度、时长以及患者主观感受和客观反映。

(3)结合改良膳食与电刺激综合训练: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吞咽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使用不同质地和浓稠度的食物进行训练,从流质到半固体再到固体,逐步增加难度。患者进食时需保持正确的头部和颈部姿势,降低误吸和呛咳风险。医务人员需在训练过程中观察患者吞咽动作,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和姿势,确保吞咽动作协调和有效。医务人员应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帮助患者恢复言语功能,可针对患者进行口唇、舌头和咽部肌肉运动训练,如重复发音、朗读短句和单词等,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相关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发音清晰度和流利度。对于发音困难的患者,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言语矫正器或计算机辅助发音训练软件,帮助患者进行更精确的训练。同时,医务人员可利用口腔按摩器对患者口腔内外肌肉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还可指导患者进行舌头伸缩、左右移动和旋转练习,增强舌头力量和灵活性;利用牙齿矫正器进行咬合训练,改善咀嚼功能和口腔控制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确保训练效果逐步提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干预1周后采用标准化吞咽功能评分工具评估,评分显著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判定为显效;评分有所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有所改善,判定为有效;评分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2)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干预前及干预1周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和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BMI)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治Hb和ALB升高表明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BMI增加表明患者体重和体质有所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Hb、ALB和BMI比较

干预前两组Hb、ALB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LB和BMI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呛咳、食物滞留等症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吞咽障碍发生率在脑卒中患者中较高,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病情较重的患者中更为常见。研究表明,约30%~5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其中一部分患者的吞咽功能会在数周内恢复,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LB和BM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膳食与功能性电刺激的综合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改良膳食是一种针对吞咽障碍患者的特殊饮食干预方法,通过调整食物质地和营养成分,使患者更容易吞咽和消化[5]。改良膳食的实施能显著降低误吸和窒息风险,提高患者自主进食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改良膳食方案通过全面营养评估患者营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还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进食兴趣,从而加快康复过程[6]。功能性电刺激利用电流刺激肌肉收缩,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力量,从而改善运动功能;促使神经干细胞更为活跃并定向迁移,激活神经生长基因,延缓胶质细胞源营养因子下降速度,使吞咽功能神经受到刺激,反射弧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对咽喉部位肌肉的刺激让大脑中枢呈现兴奋状态,加速病灶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使相关神经与周边神经元产生新的突触,连成新神经网络,反应大脑指令更为灵活,从而显著改善吞咽功能[7~8]。

综上所述,改良膳食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参考文献

[1]程庆华,陈蓓蕾,肖雪,等.肌电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4):59-63.

[2]潘琳,高丽丽.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5):29-31.

[3]许秀,江潭耀,张忠平.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康复训练同步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2):168-171.

[4]宋琴琴,罗子芮.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8):56-58.

[5]王敏.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180-182.

[6]骆新宇,张晶晶,田淑芬.乌鲁木齐市某医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负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9,32(7):88-90.

[7]陈园琴.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6):146-147,159.

[8]李红.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7):105,10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