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应用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 路泽华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应用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肺功能、疼痛程度、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7例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肺段切除组(49例,实施微创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组(48例,实施微创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FEV1、FVC和MVV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肺段切除组治疗后FEV1、FVC和MVV均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手术用时、留置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和VAS疼痛评分均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 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应用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效果显著,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程度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微创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功能;疼痛程度
肺部磨玻璃样结节CT影像表现为密度增加,伴随云雾状且边界模糊,但在支气管和血管纹理中仍然显示结节[1]。随着医疗水平快速发展,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检出率不断提高,在普通人群肺癌筛查中,84.80%~95.50%患者显示为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需要医师根据CT影像联合结节特点进行评估,判断其病理性质,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2]。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疼痛感低、对肺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微创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均可切除病灶,但二者疗效和安全性各有不同[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应用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肺功能、疼痛程度、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7例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肺段切除组(49例)和肺叶切除组(48例)。肺段切除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7~68岁,平均年龄(63.26±6.19)岁;病变部位在左侧31例,右侧18例;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32±0.47)个月;体重指数(BMI)21~26 kg/m2,平均BMI(23.45±2.33)kg/m2。肺叶切除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6~68岁,平均年龄(62.24±6.17)岁;病变部位在左侧28例,在右侧20例;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36±0.49)个月;BMI 21~26 kg/m2,平均BMI(23.64±2.17)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相关诊断;无严重免疫功能缺陷;单侧结节;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肺部淋巴结;伴随其他肺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证;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1.2 方法
1.2.1 肺段切除组
经CT影像明确病灶位置,患者术中取侧卧位,全身麻醉,采取3孔法,作1.0~1.5 cm切口为观察孔,探查腹腔情况,确认无粘连后放置腔镜探头,找到病灶,确定靶肺段,游离、解剖相应肺段,使支气管、动脉、静脉呈完全暴露,理清相应组织,夹闭支气管,切割分离肺段组织,将切除组织送至病理活检,术后给予抗感染。
1.2.2 肺叶切除组
患者术中取侧卧位,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单侧肺部通气,于胸腔镜直视下将肺叶静脉进行分离、离断,分离肺叶动脉后游离支气管,采用分割器对血管进行切割、闭合及缝合,确保肺叶支气管闭合完全,切除病灶肺叶,清理淋巴结,冲洗胸腔,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检测仪器为广州凯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AS-507肺功能检查仪。(2)比较两组手术恢复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包括0分(无疼痛感)、1~3分(轻微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严重疼痛)和10分(疼痛剧烈)[5]。(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不张、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漏气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中位数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FEV1、FVC和MVV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肺段切除组治疗后FEV1、FVC和MVV均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恢复相关指标和疼痛评分比较
肺段切除组手术用时、留置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和VAS疼痛评分均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肺段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低于肺叶切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多表现为局部出血和炎性病变,其持续存在且呈缓慢增长趋势常表现为癌前病变[6]。对于持续进展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临床多给予手术治疗。胸外科手术可精准切除肺部磨玻璃样结节,保留患者健康肺组织,减轻机体损伤。FEV1、FVC、MVV是评估肺功能常用指标,可对患者机体通气、储备能力、肺部组织弹性及气道阻力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本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前FEV1、FVC和MVV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肺段切除组治疗后FEV1、FVC和MVV均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提示相比于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较小,疗效更佳。肺叶切除术中未有效区分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病变部位与肺部其他组织,切除病灶时会切除所在肺叶,导致其余肺叶扩张,移向切除肺叶空间,压迫肺叶支气管引起变形,使气道阻力增加,继而较大程度地影响肺功能;肺段切除可精准地分离病变部位与肺部正常组织,保留更多的肺组织,降低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保证患者术后恢复[7~8]。
此外,肺段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肺叶切除组,手术用时、留置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和VAS疼痛评分均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与张亚峰等[9]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较快康复,减轻其疼痛感。肺部磨玻璃样结节为良性结节,若结节持续增长,可损伤周围血管或淋巴组织,而肺叶切除范围较广,对患者肺部其他组织影响大,使其呼吸功能下降并伴随多种并发症[10~11]。肺段切除术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减短手术时间和留置引流管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较快康复,更具微创性[12]。
综上所述,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应用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效果显著,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程度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周研,张建平,耿仲伟,等.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样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3):198-201.
[2]王安生,王祖义,陈力维,等.早期肺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临床疗效及手术质量控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6):735-740.
[3]吕峰,康树宏.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老年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氧化应激、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4):460-464.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1.
[5]孙志红.氟比洛芬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VAS评分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3):1693-1697.
[6]汪琼,姜阁阁,沈晶,等.肺磨玻璃结节生长规律及风险因素的CT长期随访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3,46(1):24-30.
[7]林岩,刘亚雄,李文奇,等.解剖性肺段切除在肺小结节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J].河北医药,2023,45(3):377-380,384.
[8]徐士杰,洪卫东,江海峰,等.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对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及引流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2):242-246.
[9]张亚锋,夏晓明.微创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以肺磨玻璃结节为表现形式的肺原位腺癌的临床研究与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2):112-115.
[10]刘让.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GGO)表现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8.
[11]王志宏,杨光辉,常金明,等.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24,51(2):31-33.
[12]梁葳,陈凯,张文静.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对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2,20(1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