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李兰星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SDS和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护理路径;前馈控制;自我护理能力;焦虑
药物治疗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的首选方法,可改善甲状腺功能,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治疗周期长,要求患者在整个用药期间必须做好自我管理,以控制病情进展,避免精神症状残留,引发不良事件[1]。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治疗复杂性、预后不确定性、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加强甲亢患者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路径是将时间作为横轴,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内容作为纵轴,制成日程计划表,详细描述记录何时该做什么诊疗操作,使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能出院的过程,被广泛用于护理领域[2]。前馈控制是一种质量控制方法,近些年开始被引入护理领域[3]。本研究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认知正常,依从性良好;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4]相关诊断;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认知或理解能力障碍;合并心理疾病;存在占位性病变;伴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嘱咐患者定时定量用药,不可私自增减药量、更换其他药物。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以低(血糖指数GI)碳水化合物食物(全谷物、豆类等)为主,补充适当优质蛋白(瘦肉、鱼类、低脂乳制品等),控制每天摄入5份以上的蔬菜水果,包括深色、色彩鲜艳的蔬菜瓜果。鼓励患者多参与运动锻炼,时刻保持心情愉悦。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
(1)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护士的培训,结合其沟通能力、患者护理需求、甲亢护理现状等制定护理计划,以时间为纵轴,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内容为横轴,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入院首日,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评估病情变化,予以对症治疗,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入院2~5 d,继续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甲状腺危象、手足抽搐、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并发症的原因、表现、应对措施等,如若发生并发症,应立即对症干预。入院6 d至出院前,合理安排患者运动、作息、饮食等安排,并详细讲解疾病相关健康预防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出院当日,强调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药物用量、用法、频次等;嘱咐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熬夜等),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另外,邀请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加入微信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发布疾病相关知识,供患者阅读、查看,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2)前馈控制:护士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患者护理现状,确定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或缺陷,如心理状态差、自我护理能力低下、并发症多等,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核心文献,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确定患者负性情绪来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可通过视频、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引导患者阐述内心想法、可能面临的困境,并予以适当的帮助,如与患者谈心,或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鼓励家属支持和关爱患者等。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结合评估结果及其饮食喜好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饥或过饱。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负性情绪:于护理前后采用SAS和SDS评估。其中,SAS量表国际常模标准分为50分,SDS量表国际常模标准为53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于护理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总分17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DS和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健忘、乏力、心慌、失眠、多汗、食欲亢进等症状,同时也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5]。该病药物治疗时间长,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差、对自身安全护理敏感度不高,临床护理问题多。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规律治疗为临床研究重点。
临床护理路径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以人为中心,通过落实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有效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从而强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6]。前馈控制也称为预先控制,要求护理人员在遵循循证医学依据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患者实际病情等,采取预见性、计划性的规范护理,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解决护理问题,保障患者治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SDS和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甲亢患者效果显著。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改变护理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护理,如入院前的多元化健康教育、个体化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针对性解决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8]。细致入微的护理配合规范化的健康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使其养成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习惯,尤其是与前馈控制护理有效结合,强调“预防大于治疗”理念,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并有计划性、预见性地进行预防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临床转归[9]。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静,陈晓华.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4,48(4):653-655.
[2]刘云,王丽萍,李欣欣,等.医护一体化照护模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3,23(9):634-638.
[3]张晓华,翟纪功.多学科协助模式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负性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1):1561-1562.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2):1129-1135.
[5]田丽娜.认知-信念-行为整体式照护策略应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式眼病患者的效果探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11):1400-1403.
[6]李娟.循证护理干预与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精神状态的临床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02):110-113.
[7]范文丽,林翠娥.前馈控制联合激励式护理对甲状腺癌围术期患者并发症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8):100-103.
[8]杜晶晶.临床护理路径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SAS、KPS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7):218-219.
[9]李艳霞.基于前馈控制的预见性护理对内分泌科患者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