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

作者: 王娟

医防融合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医防融合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6月在卫生服务站接受T2DM健康管理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防融合模式,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FPG、2 h PG和 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CA各维度评分、DKT评分和DMQ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医防融合模式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提高T2DM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保障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医防融合模式;健康管理;血糖;自我管理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数庞大,存在疾病负担较重、病程周期长等特征,患者血糖异常波动,可累及全身组织脏器,引发多种不良预后。在T2DM患者管理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重要作用,以保持血糖控制平稳、预防并发症为管理目标,以此减轻疾病负担,改善T2DM患者预后[1]。但常规管理模式以T2DM临床治疗为主要内容,在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缺乏精细化、个体化干预措施,整体效果有限。医疗与预防两大领域共同合作,将“治病”“防病”相结合,促使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深度融合,即医防融合,将其应用于慢性病健康管理领域,可在基层为慢性患者群提供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全方位的服务,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这也是初级卫生保健发展新趋势[2]。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防融合模式对T2DM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6月在卫生服务站接受T2DM健康管理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5.48±8.2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25±2.43)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6.24±8.1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11±2.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模式

T2DM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后,测量患者生理指标,明确病情变化,提供一对一口头形式健康指导,讲解T2DM基础知识,介绍降糖治疗方案,督促患者谨遵医嘱用药,予以患者饮食、运动、休息睡眠、并发症防控等方面指导。持续干预6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防融合模式

(1)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包括全科医师、公卫科医师各1名,全科护士2名,团队成员熟悉医防融合理念和T2DM健康管理知识。

(2)改进服务流程:全面推进医防融合改革,建立协调、保障机制,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疾控中心为指导的管理模式,实现T2DM双向转诊,按照医防融合要求,为患者提供规范服务,落实签约家庭医生负责制,跨团队交班与患者保持联系,针对病情控制不佳患者,及时配合转诊至上级医院。

(3)建立健康档案: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家族史、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饮食、运动情况等信息,纳入T2DM管理,签约家庭医生,同时完善患者T2DM病情记录、动态更新档案内容,若存在特殊情况,应做出备注。

(4)强化健康教育:在一对一口头宣教的基础上,开展座谈会,每2周1次,每次30~45 min,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训,借助医疗器械演示、科普视频、图文资料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掌握T2DM相关的知识,培训内容包括T2DM疾病科普、规范的药物治疗、正确的血糖监测、各种并发症预防、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压力应对等。

(5)营养保健指导:综合分析患者个体情况设定理想体重目标,制定饮食处方,明确热量摄入总量、主食量分配、食物组成、食物种类、饮食注意事项等,一般限制每日摄入总热量1 500~1 800 kcal,限制每日主食摄入250~400 g,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0.8~1.2 g/kg,纤维素摄入25~40 g/d,依据患者个体实际情况而制定并细致讲解饮食处方执行方案。

(6)运动指导:综合分析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一般保证每周150 min中等强度运动,可选择慢跑、健身操、骑行、跳绳等运动项目,要求久坐患者每隔30 min,应起身进行短暂身体活动,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

(7)用药指导:细致讲解降糖药物类型、名称、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副作用的观察和处理,个体化调整降糖方案,视情况选用二线用药或其他辅助用药。

(8)定期随访:包括门诊、电话、微信和上门随访,初次控制不稳定者14 d内跟踪随访,连续两次控持不稳定者转上级医院。持续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2)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3]。(3)比较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知识问卷(DKT)和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MQL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FPG、2hPG和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DKT评分和DMQ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防融合理论将治疗、预防相融合,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为T2DM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患者健康行为[5~7]。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FPG、2 h PG和 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CA各维度评分、DKT评分和DMQ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组建医防融合服务团队,完善业务培训,可确保医防融合模式顺利实施,有利于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医防融合属于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建立协调、保障机制,优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可保证该模式可操作性。医防融合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重视T2DM患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进行T2DM管理,对患者进行持续管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服务指导,保障健康服务延续性。树立治疗、预防相融合目标,通过多形式健康教育、营养保健指导、用药咨询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管理措施全方位覆盖T2DM病情影响因素,督促患者养成健康行为。开展随访指导服务,选择多种随访方式,将线下、线上随访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持续、规范的健康指导,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医防融合模式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提高T2DM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保障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蕾,施斌,井海陵,等.医防融合管理模式在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9):80-84.

[2]邱卫东,钟声华,姚夏麟,等.基于“精准医学”研究基层医院对2型糖尿病进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7):34-36.

[3]徐治萧,陈蕾.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1):32-35.

[4]陶杨,刘晓侠,胡昌伦,等.基于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J].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4(1):82-86.

[5]龚燕,邱惠,施羽.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414-1417.

[6]王雪,聂恒卓,刘海平.OTO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74-81.

[7]陈芳华,杜洁,梁凯婷,等.基于医养结合模式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人的影响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7):721-72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