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虹膜拉钩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半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余超明 梁伟亮 关仕嫦 黄泳瑜
摘要:目的 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中加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手术情况、前房深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视力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玻璃体脱出率低于对照组,囊袋和瞳孔居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可优化手术效果,减少玻璃体脱出,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关键词: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囊袋张力环;虹膜拉钩;前房深度
白内障为一种视觉障碍性疾病,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其中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眼部生理解剖结构,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视觉质量。部分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导致晶状体位置偏移,会出现晶状体脱位现象。临床可观察到患者前房深度不一,并伴有虹膜震颤现象[1~3]。晶状体脱位原因多样,包括外伤性因素、自发性因素(如晶状体变性或眼部炎症)以及先天性因素(如遗传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囊袋张力环能够有效加固晶体,可防止晶状体脱位范围进一步扩大;使用虹膜拉钩可显著降低术中虹膜损伤风险,稳定囊袋,并促进术后瞳孔形态和功能恢复。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4];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存在房角后退症状;合并视网膜脱离。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
术前指导患者完善眼部检查,冲洗泪道,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6次,连续使用2~3 d。术中给予患者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根据术前患者角膜曲率大小选择合适的主切口(颞侧或上方),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操作,撕囊时应注意保持完整,范围应先小后大,并进行彻底水分离,减少核对的囊袋压力,采用拦截劈核法将核乳化吸出,并进一步吸尽皮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植入人工晶体,若术中玻璃体脱出则需要进行切除回纳并予以缩瞳处理,吸尽黏弹剂,切口水密闭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中加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
术前常规散瞳,麻醉方式同对照组,分别作角膜透明主切口与辅助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5~6 mm。术中根据患者囊袋脱位情况,于角膜处作2~4个辅助切口,并使用对应数量的虹膜拉钩,钩住晶状体脱位部位前囊口,稳定囊袋。保障晶状体囊袋居中,水分离后使用囊袋张力环稳定脱位的晶状体。采用超声乳化仪对患者晶状体进行乳化、抽吸,去除核与皮质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之后取出虹膜拉钩,予以缩瞳处理,主切口水密闭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如玻璃体脱出、囊袋居中、瞳孔居中等。(3)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眼压测量仪测量前房深度,深度过大表明患者眼部情况较差。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通过图像捕捉和分析软件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视力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玻璃体脱出率低于对照组,囊袋和瞳孔居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晶状体脱位即悬韧带松弛、延长或断裂,使得晶状体因悬挂能力不平衡,离开正常生理位置,根据悬韧带异常程度,可将其分为半脱位与全脱位[5]。导致晶状体半脱位的原因较多,例如,眼部顿挫伤可导致眼球形状发生改变,继而导致房水玻璃体受到冲击,引起晶体震动而损伤悬韧带;部分患者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悬韧带的异常;过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视网膜色素性变、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等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悬韧带继发性损伤,出现晶体移位、嵌顿、复视、继发性青光眼等[6~7]。在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患者手术过程中,主切口位置通常选择晶状体脱位方向对侧,这样做可以防止液流冲击扩大半脱位范围,避免进一步干扰玻璃体,且具有容易补充黏弹剂的特点。此外,手术还存在这些问题,如超乳设备参数的调整,降低瓶高,减少灌注,降低负压;晶状体半脱位撕囊起瓣困难、前囊难以刺破;前房深浅不一致;红光反射差;可能有玻璃体干扰;囊膜张力不均,大小难以控制,手术过程容易出现偏心等[8]。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撕囊边缘至少要留2 mm用于包裹囊袋张力环[9~10]。值得强调的是,撕囊时必须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如果出现裂口则不宜植入囊袋张力环。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玻璃体脱出率低于对照组,囊袋和瞳孔居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的效果显著。术中加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不仅能使半脱位晶状体恢复正常生理位置,充分扩张囊袋,维持术中解剖结构的稳定,还可使手术医生获得更优的手术视野,操作空间也更加稳定;使用虹膜拉钩既可稳定囊袋,也能发挥扩大瞳孔的良好功能,确保患者术中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佳。此外,术中运用旋转法使囊袋张力环进入晶状体囊袋内,可发挥维持囊袋形状、支撑囊袋的作用,进而降低手术难度,保障手术安全。囊袋张力环还具有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心、脱位以及减少后发性白内障作用,属于重要的辅助性植入医疗器械[11]。虹膜拉钩通过多个侧孔放置,要求侧孔应与虹膜平面平行,并尽可能置于后方,正确放置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如规避虹膜通过主切口脱出事件、减少玻璃体脱出,确保患者术中囊袋和瞳孔处于居中位置。另外,囊袋张力环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后囊膜皱褶,预防后发性白内障。虹膜拉钩可有效实现扩大瞳孔效果,方便手术医生进行操作,两种方式共同使用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增强囊袋稳定性,且囊袋前后节阻隔可保护玻璃体前界膜,防止核块与皮质掉入玻璃体腔内,前房深度情况更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囊袋张力环与虹膜拉钩可优化手术效果,减少玻璃体脱出,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灵波.囊袋张力环及虹膜拉钩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应用[J].实用防盲技术,2023,18(02):81-82,93.
[2]聂玉红,张雨,杨扬,等.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眼科杂志,2021,29(1):54-57.
[3]金玲艳,张令洁,段宏辉,等.缝纫式复位、囊膜拉钩固定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超声乳化治疗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53(5):412-415,419.
[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中国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J].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17-22.
[5]王勇,那辉,黄敬喜,等.虹膜拉钩联合张力环缝合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9):1523-1527.
[6]徐智科,陈晓莉,叶宏权.晶状体摘出联合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2020,40(12):1166-1169.
[7]马宁,左志高,买志彬,等.部队晶状体半脱位患者飞秒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J].武警医学,2022,33(10):848-852,856.
[8]贾秀丽.晶状体囊张力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0,10(9):59-60.
[9]李路明.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J].系统医学,2021,6(13):93-95.
[10]王造文,王尔茜,陈有信.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长期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20,28(2):120-124.
[11]张红振,朱乐如,岳肖,等.虹膜拉钩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新疆医学,2020,50(11):1143-114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