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 李娟摘要:目的 观察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积极心境和消极心境)评分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心排血量(CO)]。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积极心境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心境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LVEF、SV及CO高于对照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心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心境应对疾病,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冠心病;双心护理模式;老年;心理状态;心功能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病理基础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典型症状包括胸闷、胸痛等,且活动后加重[1]。临床治疗以药物、手术、生活方式改变为主,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对治疗效果的担心、病痛的折磨等可严重影响患者心境,使其持续性疲劳、失眠,不利于预后[3]。因此,必须重视老年冠心病的护理。常规护理以执行医嘱为主,主要是向患者介绍疾病的一般性知识、药物用法等,未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双心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对患者心脏和心理给予系统、全面的干预,实现患者身心健康[4]。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年龄≥60岁;一般资料完整、客观;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合并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合并认知、智力、精神、视听说功能障碍;因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口头宣教冠心病一般性知识,如病因、发病机制、危害、治疗方法、预后、相关注意事项等。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以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严格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告知药物使用方法,普及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康复,避免过度劳累。持续护理4周。
1.2.2 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
(1)心脏康复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体能、运动爱好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包括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其中,柔韧性训练包括八段锦、太极拳等,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四肢酸软症状,适合低强度训练者;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通过节律运动对心肺功能进行锻炼,适合中低强度训练者;抗阻运动包括握握力器、举哑铃等,可锻炼肌肉,恢复肌肉力量,适合高强度训练者。早期以低强度的柔韧性训练为主,每天5~10 min,每5~10 d增加1~5 min,最多每天40 min。在病情明显改善以及体能、关节活动度、肌肉韧性得到明显恢复后,增加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早期每天10~15 min,每5~10 d增加2~5 min,最多每天40 min,增加摄氧量,锻炼心肺功能。对于病情恢复好、肌肉力量大、有运动进阶需求者,增加高强度抗阻运动,早期每天3组,每组7~12次;每5~10 d增加3组,最多每天6组,可早、中、晚分开完成。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案,每周5次,确保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期间如果出现头晕、胸痛、胸闷症状,则立刻暂停。指导患者运动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如果血压增加30~100 mmHg、心率波动过大,则对康复运动计划进行调整,必要时上报给医生。
(2)心理护理:消除内源性应激源,使用怀旧方法引导患者回忆能让自己感受到自信心、动力、能量、效能感的事情及成就,帮助患者重建自尊和自信心;指导家属帮助患者挖掘过往经验,并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成为一个新的故事,使患者从过往的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抵消疾病及治疗负面影响,消除内源性应激源。控制外部应激源,指导患者不与他人争论、争执,适当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钻牛角尖;培养业余爱好,如书法、绘画、养花、钓鱼等,增加接触自然与社会机会,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美好,愉悦身心,稳定情绪。情绪调节,指导患者每天早餐前睡在尽可能安静的环境里,以舒适体位倾听轻音乐,闭目放空身心,感受音乐的美好,每次20 min。持续护理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简式心理状态量表(POMS)评估,包括积极心境(分值0~44分)和消极心境(分值0~116分),心理状态越差积极心境评分越低、消极心境评分越高。(2)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使用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供应商: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证号:20182060908,型号:Apogee1200)测定每搏输出量(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心排血量(CO),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估,包括19个条目,总分19~95分,分为3个等级,19~56分为不满意,57~75分为满意,76~95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积极心境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心境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LVEF、SV及CO高于对照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受年龄大、病情严重、经济压力大、机体功能衰退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思维僵化、运动性不安、紧张恐惧等,甚至加剧胸痛、胸闷等冠心病症状。
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消极心境会增加冠心病发病率,而冠心病会加重消极心境[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积极心境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心境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LVEF、SV及CO高于对照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双心护理模式从心脏康复运动指导和心理护理两个方面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其中,心脏康复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不仅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还能促进多巴胺分泌,缓解消极心境[6]。此外,随着心功能的改善,患者胸闷、胸痛症状也会进一步改善,这对心理状态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可直接消除内外应激源的影响,并通过情绪调节释放心理压力,加快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显著改善心功能[7~8]。双心护理使患者得到更全面、专业的心脏康复运动指导和心理护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心境应对疾病,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峥,赵继业,李浩.2015—2021年驻马店市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实用医刊,2024,51(3):15-18.
[2]朱晨玉江,吕湛,朱法胜,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24,39(5):456-463.
[3]郭丽阳,刘妮,陈策,等.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CHARLS数据库的实证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1):71-75.
[4]蔡红梅.双心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3):413-416.
[5]张海燕,于建红,田蕾.双心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5):882-885.
[6]何东雪,王呼萍.双心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4):494-495,500.
[7]朱虹,屈保芹.双心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185-187.
[8]杨茵茵,黄丽珠,张云琼.双心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7):1667-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