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知多少
作者: 杨蕾结肠息肉像是肠道黏膜上突然冒出来的小肿块,有的可能是孤零零地存在,有的可能是一群群地聚集。虽然这些息肉看起来不大,但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因此,对待结肠息肉,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检查和进行必要的治疗,确保肠道健康,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结肠息肉的“家族成员”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结肠息肉家族中最常见的成员,就像肠道黏膜上冒出的一个个小痘痘。腺瘤性息肉通常是由肠腔表面的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它们的形状不一,可以是乳头状、绒毛状或者管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为癌前病变,通常需要密切关注。
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是肠道炎症后的产物,像是肠道黏膜在经历了战斗后留下的疤痕。虽然炎性息肉本身不是癌性的,但提示肠道有持续性的炎症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增加患肠道癌症的风险。
错构瘤息肉
错构瘤息肉多见于儿童,像是肠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错构瘤息肉通常由正常的肠道组织组成,但以一种异常的方式排列。幼年性结肠息肉病多为男孩,与基因的缺失突变有关。错构瘤息肉也可能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黑斑息肉病。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的形成是由于肠道黏膜的过度增生,通常是无害的“小肉球”,一般不会癌变,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治疗。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早期结肠息肉通常悄无声息地存在于肠道中,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如果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或者发生恶变,会出现一些警示信号。
(1)便血:便血是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大便发黑或者仅仅在化验大便隐血时发现为阳性。但如果息肉表面的小血管破裂,也可能会引起大便表面出现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或是大便中混有血液。
(2)腹泻或便秘:肠道内的息肉有时会干扰正常的肠道功能,导致患者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等。这些症状可能交替出现。
(3)腹痛:息肉增大刺激肠道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不适或疼痛,可能是间歇性的疼痛,也可能是持续的。像较大的结肠内息肉,偶尔也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出现腹部持续性绞痛。
(4)体重下降:息肉发生恶变会影响肠道吸收营养的能力,导致患者体重下降。体重下降可能是缓慢发生,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此外,恶变的息肉可能还会引起食欲不振、疲劳和虚弱等其他症状。
此外,由于息肉的存在,患者大便的形状可能会变得不规则,如细条状或扁平状;也可能会在粪便中发现黏液,这是由于息肉刺激肠道分泌黏液所致;一些患者可能会消化不良。但是,不是所有结肠息肉都会导致上述症状,尤其是小的息肉多无症状。所以,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维护肠道健康。
为什么会长息肉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会经历一定的自然老化过程,肠道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积累,肠道的黏膜细胞可能会出现异常增生,这种增生有时会形成结肠息肉。就像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流逝,树皮上可能会长出一些树瘤,肠道的黏膜上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肿块。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老化的过程使息肉出现的机会显著增加。
饮食习惯
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高脂、低纤维的食物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这类食物在肠道中难以消化,会增加肠道的负担。高脂肪的摄入会导致肠道中的胆酸含量增加,而胆酸及其代谢产物被认为与结直肠黏膜的腺瘤性息肉形成有关。同时,低纤维饮食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增加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的风险,促进息肉的生长。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结肠息肉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些人可能因为遗传了特定的基因变异,使他们的肠道黏膜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增生。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肠道中息肉的形成风险大大增加。
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细胞增生和修复过程中出现异常,从而形成息肉。炎症可能会导致黏膜下层的血管和淋巴组织增生,形成肉芽组织。这些肉芽组织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息肉。因此,持续的肠道炎症是息肉生长的一个重要促发因素。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久坐不动等)也会增加结肠息肉的风险。吸烟已被证实与多种癌症有关,包括结直肠癌。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肠道黏膜,增加癌变的风险。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肥胖风险增加。而肥胖与多种癌症,包括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增加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增加息肉的形成风险。
如何发现和预防结肠息肉
定期检查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逐渐出现一些“老化”的迹象,肠道也不例外。40岁以上的人群,肠道可能已经悄悄“步入中年”,这时定期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这就像给肠道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可及时发现肠道内的“小麻烦”,如结肠息肉。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肠镜检查不仅可帮助医生直观地看到肠道内部的情况,还能在发现息肉等异常时,立即进行切除,防止发展为更严重的疾病。
改善饮食
人体肠道像一条繁忙的“生产线”,需要充足的“原材料”维持正常运转。多吃蔬菜水果,像给肠道提供了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机体更好地消化食物,减少便秘的风险。油腻食物可能像“垃圾”一样堆积在肠道内,增加肠道的负担,甚至可能刺激息肉的生长。因此,让肠道“轻松”一些,要从改善饮食开始,尽量做到饮食清淡,减少油腻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让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
健康生活
肠道健康不仅依赖于饮食,还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戒烟限酒是减少肠道负担的重要措施。吸烟和饮酒都会刺激肠道,增加炎症反应,甚至可能促进息肉的发展。适量运动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另一种重要措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均可。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提高新陈代谢率。此外,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如爬楼梯、步行上下班等,也可计入总运动量。适量的运动好处是多方面的,如有助控制体重;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改善心情,减少压力和焦虑。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会导致身体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可能影响肠道功能,甚至引发肠道疾病。
结肠息肉切除治疗
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切除是通过一根细长的内窥镜,让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息肉的位置和形态;并且还能携带各种精细的工具,如圈套器、热活检钳等,将发现的息肉切除。整个过程像是在肠道内部进行了一次微型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可以在清醒状态下完成,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痛苦和恢复期长的问题。
外科手术
对于那些体积较大、位置特殊或有癌变嫌疑的息肉,外科手术成为必要的选择。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切开一个小口,将肠道拉出体外,然后进行更为彻底的检查和切除,手术范围可能涉及更多的肠道组织,甚至需要切除部分肠道。尽管如此,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这种手术的创伤大大减小,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外科手术不仅能切除息肉,还能确保将可能存在的癌细胞彻底清除,是治疗较大或疑有癌变息肉的重要手段。
息肉切除后的随访
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像是给肠道进行一场全面的“健康体检”。这种复查不仅是对手术效果的检验,更是对肠道健康状况的持续监控,确保发现那些潜藏在肠道深处的微小病变或者残余的息肉,避免发展成为更大的健康隐患。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直观地观察肠道的内部情况,检查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或者原有的息肉是否已经完全被切除,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的病变出现。肠道健康体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回顾手术记录:医生会回顾之前的手术记录,了解上次手术的情况和病理报告。(2)肠镜检查:通过肠镜,医生可以观察肠壁的表面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或者之前的息肉切除处是否有异常愈合的迹象。(3)病理活检:如果发现任何可疑的病变,医生可能会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这些病变的性质。(4)风险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并据此制定下一步的随访计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肠息肉虽小,但不容忽视。了解它的“来头”,做好预防,才能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