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病”的原因和防护
作者: 沈菊霞大棚种植作为一种高效、可控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普及和规模扩大,大棚内特殊的环境条件也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风湿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大棚病”的频发,给大棚种植农户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详细介绍大棚种植农户患病的原因与防护措施,为农户提供科学、实用的健康指导。
“大棚病”概述
“大棚病”是指在大棚种植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处于特定的温湿度、光照、空气流通等条件下,人体出现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风湿性疾病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农户日常生活和工作。
患上“大棚病”的原因
特殊的气候环境
大棚内的气候环境与外界截然不同,农民为了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常常需要人工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虽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大棚内温度较高、湿度大,且空气流通性差,使有害微生物容易在棚内聚集并繁殖,从而增加农民感染疾病的风险。
有害物质的挥发
大棚生产中使用的塑料棚膜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如塑化剂、甲醛等。农民长期在大棚内劳作会将这些有毒物质吸入体内,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外,大棚内还会使用各种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在挥发过程中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病菌和真菌的吸入
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畜禽,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粉尘和微生物。如高温放线菌、曲菌、霉菌等杂菌在大棚内容易滋生,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农民体内。这些病菌和真菌的吸入,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大棚肺”等外源性过敏肺泡炎。
不良的工作习惯
许多农民在大棚内劳作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此外,长期在大棚内劳作,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时更换衣物,使用冷水洗漱或在室外吹冷风,可能导致寒气入体,引发感冒、风湿等疾病。
其他因素
大棚的高度、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情况、土壤细菌含量、农药喷洒次数等因素,都会对农民的健康产生影响。如大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容易诱发中暑和皮肤病;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也会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大棚病”的症状与危害
症状表现
“大棚病”的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一。轻者可出现腰酸背痛、憋气、经常感冒等;重者可能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关节痛、皮肤瘙痒等。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过敏性肺泡炎、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节炎、风湿病、皮肤病等严重后果。
危害影响
“大棚病”不仅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劳动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由于“大棚病”的预后差、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大棚病”的中医康复方法
针灸疗法
针对大棚劳作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刺激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手法,可缓解大棚劳作带来的肌肉紧张和疲劳。重点按摩颈部、肩部、腰部等易疲劳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酸痛不适。
拔罐疗法
拔罐可疏通经络、祛除湿气、缓解疼痛。在大棚劳作后,可选用背部、肩部等部位进行拔罐治疗,有助于缓解因湿气过重引起的各种症状。
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可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对于因大棚内湿气过重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食疗养生
中医注重食疗养生,可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大棚劳作带来的健康问题。建议多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等;同时,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身体免疫力。
“大棚病”的防护措施
改善大棚环境
(1)温湿度控制:合理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减少病菌和真菌滋生的关键。可通过调节通风口大小、使用遮阳网等方式,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可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大棚内温湿度的精准调控。(2)空气流通:保持大棚内空气新鲜是预防“大棚病”的重要措施。可通过加高大棚高度、安装换气装置等方式,增强大棚内的空气流通性。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候,可适当掀开大棚覆盖物,让外界新鲜空气进入棚内。(3)光照管理:合理安排光照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阴暗环境中,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可使用补光灯等设备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4)使用环保材料:在选择大棚建设材料时,应尽量选用环保、无毒、无害的材料。如使用无毒的塑料棚膜替代传统的含毒塑料棚膜、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等。
加强个人防护
(1)穿戴防护服:在进行施肥、喷药等作业时,穿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身体对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2)均衡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合理安排作息
农民应合理安排在大棚内劳作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在劳作间隙,可到大棚外休息和透气,以缓解身体疲劳和紧张情绪。
提高健康意识
(1)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避免病情恶化。大棚种植农户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2)学习健康知识:农民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可通过参加健康讲座、阅读健康书籍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
加强科技支撑
(1)引入智能化设备:在大棚种植中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可实现对大棚环境的精准控制和智能管理,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降低农民在大棚内劳作的风险和负担。(2)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方法,如有机种植、生物防治等,不仅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