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肠内营养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护理策略

作者: 王仙飞

在现代医学的重症监护领域,肠内营养已成为支持危重患者生理功能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但是,胃肠功能障碍的出现往往给临床实施肠内营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采用调和脾胃、促进气血生化的中医护理策略,在辅助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的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诊疗原则,其依据患者体质、病情特点及环境因素等多维度信息,通过细致辨识,将疾病状态归类为不同的证型。在这一过程中,医师会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深入分析病机,从而确立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表现出的胸脘痞满、腹胀等湿浊内阻症状,或是胸胁胀闷、情绪波动等肝胃不和症状,分别采取健脾助运、消食导滞或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治疗策略。这不仅针对症状,更着眼于调整机体的整体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

推拿护理

推拿是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进而改善胃肠功能。在实施过程中,对足三里、中脘、天枢等关键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手法上,可采用揉法、摩法、按压法等,通过拇指或掌根在穴位上进行轻柔而有节奏地旋转按摩,每次持续时间控制在3~5min,以确保手法的温和性和效果的持续性。在操作时,必须保持手法的精准和力度的适宜,避免因手法不当造成患者不适。实施推拿护理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严重程度、体质差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针刺护理

在ICU肠内营养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护理策略中,针刺护理是通过精确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血,发挥治疗作用。针刺操作需选择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针刺方法包括毫针刺法和梅花针刺法。毫针刺法要求将消毒后的毫针对选定穴位快速进针,深度控制在0.5~1寸,留针时间约20~30min,以达到调整气血的目的;梅花针刺法则通过在穴位上轻轻敲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食疗

食疗治疗在中医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核心在于通过合理选择食物,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胃肠功能障碍的调理中,食疗方案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以及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下介绍两种食疗。

(1)肚片包菜汤:利用包菜和熟肚(猪肚、牛肚或羊肚)的温和性质,有助于调理脾胃,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缓解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2)山楂饮:利用炒山楂的酸甘性味,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尤其适用于食积停滞、消化不良等情况。制作方法是将炒山楂研磨成细末,加入少量糖,用沸水冲泡饮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