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观察
作者: 彭国菩摘要: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指标、复发率、负性情绪[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和皮肤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康复,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延续性护理;满意度;红斑;负性情绪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红斑、关节疼痛、多系统受累为主要特征[1]。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与环境、免疫反应、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确诊应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该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延续性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旨在观察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2±6.7)岁;体重40~76 kg,平均体重(61.37±4.20) kg;病程4~15个月,平均病程(9.92±1.25)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4.8±6.9)岁;体重39~78 kg,平均体重(61.41±3.86) kg;病程4~16个月,平均病程(9.85±1.3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与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相符;未合并严重精神、认知功能与意识障碍;沟通能力良好;未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疾病;自愿参与此次临床研究;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近期有相关药物使用史;合并严重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患者病情恢复后准予出院,由责任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出院宣教,嘱其遵医嘱服药,规律作息、饮食,戒烟酒,劳逸结合,忌食芹菜、香菇等食物,餐后食用新鲜水果,确保营养摄入充足,不能长时间接受太阳光照射。
1.3.2 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
(1)制定延续性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康复需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够获得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同时,护理计划应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从而适应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变化。
(2)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药物服用情况、病情变化、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随访方式应具有多样性。
(3)康复指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康复方案,包括康复训练、饮食指导、生活方式调整等,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加快其康复进程。
(4)心理支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
(5)加强沟通协作:医疗团队应定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同时,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
(6)建立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可以包括患者电子病历、随访记录、康复计划等功能模块,方便医疗团队随时查看和更新患者信息,提供远程咨询、在线教育等服务,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和管理,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指标:红斑消退时间和皮肤愈合时间。(2)比较两组复发率。(3)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越显著。(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分,90~100分代表非常满意,60~89分代表满意,<60分代表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和皮肤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26.67%(8/3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6.67%(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多样,可影响患者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包括皮肤、心血管系统、肾脏、关节、神经系统、血液等[3]。常见症状有疲劳、发热、关节痛、皮疹、贫血等,患者还会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肾脏损害、心脏包囊炎等症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肺等器官受累表现为头痛、抽搐、抑郁、食欲减退、腹泻、咯血等。不同患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且症状随着疾病进展而变化。及时寻求医疗帮助,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目标在于减轻症状、预防器官受损和减少疾病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常用药物有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疟疾药物等,这些药物可用于控制炎症和调节免疫反应。此外,生物制剂和荷尔蒙疗法也可能用于治疗一些症状。临床需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长期治疗中要特别关注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定期随访[5~6]。此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其更好地了解疾病,提高治疗配合度,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在预防方面,指导患者避免紫外线暴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等,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和皮肤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定期随访、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加强沟通协作以及建立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疾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加快康复进程,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康复,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倪成彩.延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2):93-95.
[2]徐婷,朱小英.延续性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2):314-316.
[3]沈卫萍.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6):806-807.
[4]徐彩虹,陈永丽,叶小颖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18):3363-3366.
[5]邓欢.延续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中应用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48-50.
[6]沈卫萍.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6):806-807.
[7]周宏屏.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药店周刊,2021(12):164.
[8]刘佳俊.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2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