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麻风病手足麻木不良反应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陈英

摘要: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麻风病手足麻木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26例老年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畸残发生率、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畸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麻风病手足麻木不良反应患者负性情绪,降低畸残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

关键词:麻风病;老年;手足麻木;不良反应;自我护理能力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上呼吸道或密切接触传播,可致严重畸残,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受多种因素影响,麻风病发病后多数患者伴有手足麻木不良反应,这是造成麻风病致畸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麻风病手足麻木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26例老年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男12例,女1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11±2.17)岁。观察组男11例,女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12±2.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麻风病诊断标准[2];伴有皮损、明确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伴相应的功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存在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家族史;依从性差;合并其他皮肤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建立护理档案:由于麻风病属于慢性病,治疗周期及病程长,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各项情况,明确病情,护理过程中需保持态度和蔼,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告知其关于麻风病手、足损害的知识,增强患者危机意识,预防不良事件。

(2)落实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到外伤,做好皮肤防护,保持房间通风及空气流通,每天对房间进行消毒。告知患者隔离治疗的必要性,预防传染。患者在患病期间身体免疫力低下,护理人员应为其制定饮食计划,适当增加蛋白质,告知患者多吃蛋类、牛奶、蔬菜以及新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告知患者避免穿过紧的鞋袜,应穿鞋底绵软的鞋子,可以在鞋内放置鞋垫,有助于保护足部。

1.2.2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

(1)评估病情及健康宣教: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使其了解和认真对待病情,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传播预防技能,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2)手部和足部护理:指导患者做好手部护理,避免烫伤,警惕尖锐或粗糙物体,检查手部有无损伤及硬皮,用水浸泡干燥的手20~30 min,涂抹护肤油,防止水分蒸发,保持皮肤湿润;磨掉皲裂边缘和旧伤处的硬皮,迅速治愈伤口,预防复发;若患者存在皲裂和僵硬的爪形手,指导其进行患肢锻炼,告知患者将患肢平放于平板上,用健手进行被动伸展运动,注意用力要均匀。指导患者做好足部护理,穿垫软、有弹性、底硬、帮宽松、无钉子的鞋;避免行走过多、盘坐,防止踝部损伤,足部远离火源,防止烧伤,检查足部有无外伤、水疱、硬皮、红肿等。麻风杆菌存在嗜周围神经作用,会对患者皮肤和汗腺分泌造成影响,患者感染麻风杆菌后可能会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最终出现溃疡症状。若存在手足部溃疡,需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用清水清洗伤口,覆盖无菌纱布,遵医嘱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指导患者每日用水泡足半小时,磨掉皲裂边缘及陈旧伤口处的硬皮;进行足部运动锻炼,若足部有伤口,应避免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眼部护理:眼部伴有充血、水肿时应及时处理,遵医嘱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进行滴眼,告知患者每日坚持使用滴眼药,控制眼部感染,日常注意眼部休息。

(4)情绪支持:告知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安慰和鼓励患者;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告知其情绪管理技巧,如积极应对、寻求社会支持等,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反馈给患者及家属。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护理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估患者抑郁、焦虑情绪。SDS临界值为53分,<52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AS临界值为50分,<49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2)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4]评估,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自我概念及自我责任感等维度,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高。(3)比较两组满意度:>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59分为不满意[5]。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畸残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畸残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畸残发生率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31%,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5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飞沫传播和长期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6]。麻风杆菌的嗜神经性决定了周围神经损害是麻风的主要特征之一,几乎所有麻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且呈渐进性发展,导致手足麻木,肢体出现不可逆的原发性损害及继发性畸残,最终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身心健康[7~8]。

针对性护理具有多种优势,护理人员需每天检查患者皮肤有无皮损,告知患者采用温水浸泡手部和足部,在干预过程中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清理和包扎溃疡部位,定期换药,有效促进溃疡面愈合,预防病情恶化,保障患者健康[9~10]。此外,社会上仍存在部分人对麻风病患者存在偏见,使其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等心理,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畸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麻风病手足麻木不良反应患者负性情绪,降低畸残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玲,任婷婷,舒漪,等.护士照顾畸残麻风病患者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9):118-121.

[2]黎静,薛浩泽,刘晖,等.深圳市麻风病综合防控的关键策略和措施[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2,7(3):1-5.

[3]程家国,高延团,张露平,等.麻风病相关情况研究现状及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2022,38(8):783-786.

[4]俞进,叶庆霞,徐锟,等.麻风病病人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12):2239-2242

[5]黄婕,卢丽佩,李静春,等.人工智能在麻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5):63-65.

[6]刘敏.浅析麻风病综合防控的关键策略和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4,24(33):16-18,22.

[7]利超强,彭云,陈发颖,等.肇庆市麻风病愈后存活者居住情况及其生存质量[J].预防医学论坛,2019,25(12):887-891.

[8]吴雪,梁培标,吴晓燕.临床护理路径对麻风病康复者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0,33(3):729-730.

[9]吴雪,吴晓燕,梁培标.优质护理干预对麻风病康复者的护理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88,100.

[10]吴雪,梁培标,吴晓燕.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麻风继发性残疾患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5):626-6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