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理念的综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作者: 梁柳珍 冼玉兰 梁卫妹 陈水莲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循证理念的综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4月于医院进行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循证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开始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循证理念的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综合护理;生活质量;排便时间
腹部手术、创伤、炎症等会导致胃肠道损伤,可使腹腔与肠管成角粘连,从而引起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症状包括排气受阻、恶心呕吐、腹胀,严重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1~2]。粘连性肠梗阻病情进展迅速、发病急,具有一定的致死率,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需积极予以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预后[3~4]。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循证理念下的综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4月于医院进行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参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1~88岁,平均年龄(49.25±2.15)岁。干预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1~88岁,平均年龄(49.25±2.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符合《 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5]相关诊断标准,症见典型胃肠道反应,即排气排便受阻、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诱发因素为手术;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女;知晓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伴精神障碍或依从性较差;存在心、肺、肝、肾严重脏器受损;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机制紊乱;合并恶性肿瘤;因自身因素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即抗感染护理、日常生活指导、体征与呼吸等各项指标的密切监测、治疗护理、环境干预等。
1.2.2 干预组给予基于循证理念的综合护理
(1)明确护理问题:多数患者术后可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感,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借助循证护理方式,认真翻阅相关文献及资料,明确术后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术后肠粘连原因、解决措施、如何促进肠蠕动恢复。结合问题寻找资料,发现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原因如下:肠道自身存在先天性或生理因素、因某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蠕动缓慢或缺血缺氧;腹部受损,腹腔表面丢失润滑物质,导致摩擦力增加;腹膜完整性受损,破坏了浆膜,在炎症与其他因素刺激下可产生更多渗液,渗液凝固后可出现纤维粘连。
(2)查询文献资料求证:医护人员积极整理与讨论所查询的相关资料,评价资料是否有效及可行,在资料可靠的前提下将问题与护理措施相结合,结合资料及实际情况制定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4)护理措施:遵医嘱予以补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监测生命体征、抗感染、防止腹腔渗液加重。待患者病情稳定,指导其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如下床活动、上下肢锻炼,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避免活动程度过大影响病情;遵医嘱予以红外线照射,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做好胃肠道减压护理,定期更换减压管,保持有效负压,并将注入的植物油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20℃~22℃),避免刺激腹部肠道,密切观察灌肠后排便的颜色与性质。护理人员可在患者腹痛腹胀期间给予腹部按摩(顺、逆时针交替进行),注意控制力度,每次按摩时间15~20 min,每日2~4次。严格禁食,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患者恢复正常排气后逐步恢复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富含营养、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主,防止胃肠负荷增加导致病情复发。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开始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入院时及出院后,采用健康简明量表(SF-36)[6]评估,包括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等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入院时及出院后,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2,内容效度为 0.962,包括健康指导(3个条目)、心理安抚(2个条目)、专业技能(3个条目)及服务态度(2个条目)等维度,总分10分,9~10分为非常满意,7~8分为较满意,6分为一般满意,<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组开始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F-36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部手术出现粘连性梗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炎性反应、手术创伤、麻醉时间不合理等[7]。粘连性肠梗阻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极易导致患者肠狭窄与肠坏死,病情严重者需二次手术[8]。
循证护理具有跨科学合作性与持续性优势,能够显著提高医疗管理与服务质量,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证护理有效性[9~10]。腹部手术后,患者肠道功能与结构可受异物滞留、炎症、出血、创伤等因素影响[11];此外,手术引起的炎症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腹膜减皮质留细胞纤维蛋白含量,导致腹膜形成网络状结构,腹膜表面出现粘连。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先收集疾病存在的相关护理问题,寻找相关文献与资料,掌握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与解决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通过整合上述粘连性肠梗阻诱发机制,提出相关循证问题,根据问题检索术后护理措施,筛选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参考依据,开展对应护理[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开始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基于循证理念的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抑制腹腔渗液,有效进行胃肠减压,排出胃内积液与积气,达到减轻腹胀,避免过早进食,强化术后管理;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开展活动锻炼,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予以红外线理疗,通过红外线致热性与穿透性促使肠道发热,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肠管缺血缺氧。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理念的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玲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33.
[2]黄娟芳,谢长远,吴丽华,等.品管圈护理模式用于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5):785-788.
[3]黄雪娥.快速康复护理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3):3360-3362.
[4]李玲锐,蔡小芹,朱蓉,等.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模式的区县级医院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1,35(22):4053-4056.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肠瘘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1-16.
[6]袁媛,陈庆丽,杨潇.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9):90-93.
[7]陈琳,张迪,金子琛,等.疼痛护理干预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82-85.
[8]祝明秋,王飞通,毛平,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达芬奇机器人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38-40.
[9]冯科壬,蔡勇辉.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系统医学,2020,5(13):133-135.
[10]任书群,孟临翠.围手术期循证护理策略对中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1):167-174.
[11]梁诗琪,李婷婷,任秋平,等.基于ERAS理念的预康复在腹部大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18):3335-3343.
[12]常素银.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8):206-207.
[13]高明岩.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8):176-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