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型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 高琼 贺坤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选择双管型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手术,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通气,观察组采用双管型喉罩通气,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脑氧代谢指标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2、T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T4时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T3、T4时脑氧代谢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选择双管型喉罩通气可充分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脑氧代谢,提高麻醉安全性。
关键词:全身麻醉;膝关节镜手术;双管型喉罩通气;应激反应;脑氧代谢
关节镜手术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病变的常用术式,麻醉方式的选择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1]。既往临床以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气管插管为主,虽具有相应麻醉效果,但存在交感神经阻滞不全或咽喉部刺激,导致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甚至引起颅内压升高,加剧应激反应,对麻醉效果和麻醉预后均产生不利影响[2]。本研究旨在对比气管插管和双管型喉罩置入通气在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1~ 78岁,平均年龄(47.99±4.64)岁;平均体重指数(26.46±2.12)kg/m2;平均手术时间(121.45±19.28)min。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6.83±4.24)岁;平均体重指数(26.39±2.16)kg/m2,平均手术时间(123.53±18.80)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无喉头水肿;无免疫机制异常或心肺功能异常;脏器功能正常;《知情同意书》签名;手术时间不超过2 h。排除标准:术前伴有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史;存在主动脉弓部位巨大动脉瘤或者是喉头急性炎症;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 m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地塞米松10 mg。在可视喉镜下插入气管导管,通过呼末二氧化碳波形及双肺呼吸音听诊确认气管导管位置,连接麻醉机,给予有效通气,吸气压力维持在10~40 cmH2O,潮气量7~10 mL/kg、呼吸比1:2、氧流量1~2 mL/min。麻醉维持:3%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0.05 μg/kg/min静脉泵入。
1.3.2 观察组采用双管型喉罩下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 m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地塞米松10 mg。根据患者实际状况插入不同型号喉罩(主要选择3号和4号喉罩),连接麻醉机,设定潮气量6~8 mg/kg、呼吸频率12次/ min、呼吸比1:2。麻醉维持:3%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0.05μg/kg/min静脉泵入。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观察不同时间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平均动脉压(MAP)。T1为插管开始前或者是喉罩开始前,T2为插管即刻或者是喉罩即刻,T3为插管后5 min或喉罩后5 min,T4为拔管后。(2)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皮质醇(Cor)及C-肽(C-P)。(3)比较两组脑氧代谢:脑氧耗/脑糖耗比值、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4)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咽喉部水肿、术后24 h躁动、谵妄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T1与T4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2、T3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T1时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4时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脑氧代谢指标比较
两组T1、T2时各项脑氧代谢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T4时各项脑氧代谢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该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以上麻醉方式可能导致患者紧张、焦虑或镇痛不全,增加患者应激反应,甚至出现相应并发症,因此无法满足最终麻醉需求。随着麻醉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临床开始在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群体当中推行双管型喉罩通气方式,不仅能够使患者脑氧代谢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还能够减轻应激反应,提高麻醉安全性[4]。
过往手术治疗中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对于中枢传导的刺激,但可能引发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巨大影响。且气管插管具有侵入性,会剧烈刺激患者气管,增加应激反应。而双管型喉罩通气麻醉,无论是拔除还是置入过程中所产生的刺激均相对较轻,对患者造成刺激更小,同时能够保护喉部以及血管免受损伤,使血流波动变化趋于稳定状态,对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术后苏醒等起到促进效果[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应激反应。说明双管型喉罩通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元受损程度,使其脑组织缺氧状态得到充分改善,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加脑氧代谢,提高麻醉安全性,避免各种不良反应出现。
综上所述,为有效改善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脑氧代谢,可优先考虑双管型喉罩通气。
参考文献
[1]顾志俭,周海军,徐炜.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镇痛和术后谵妄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1,43(13):1566-1569.
[2]江建庭,王万平,付辉凡.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07):82-83.
[3]齐光辉,王俊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82-84.
[4]韩方奇,郝雪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传统硬膜外麻醉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神经阻滞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2,42(04):86-87.
[5]邹涛辉,柴淑杰.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3):77-78.
[6]赵毅.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