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 支凤雪 王双双 王叶

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病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主要综述炎症性肠病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为炎症性肠炎治疗与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

炎症性肠病(IB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1]。IBD发病机制复杂,与肠道微生态、感染、免疫、饮食、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病程长且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当前,IBD流行率增加是全球胃肠病学专家面临的挑战性难题,在给予患者积极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同样重要。基于此,本文对IBD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展开综述,旨在为IBD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提高。

1健康宣教

IBD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且多数伴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虽然IBD并非致命性疾病,但长期且反复的病情及炎症刺激,会显著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特点,强调进行维持治疗的意义与重要性。加强健康宣教与健康指导,对于IBD的治疗与康复进程具有深远影响。刘晓琳等[2]研究显示,在对IBD患者实施临床相关诊断与治疗的同时,给予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应学等[3]研究表明,中医健康宣教微课应用于IBD患者中效果显著,该模式可使患者更好地掌握IBD相关知识及中医养生调护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健康习惯的养成,提升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赋权增能理论是赋权与增能两部分内容共同构成的护理理论,赋权是指卫生保健人员与个体或群体展开有效互动,通过倾听其表达与感受,运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提升健康管理行为与能力;增能即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与信心。张秀琴等[4]选取90例IBD患者展开相关研究,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对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模式临床效果显著,通过多维度视角剖析影响健康宣教的多种因素,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将监督与反馈机制融入管理体系,帮助患者获取更多家庭与社会资源,在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IBD的慢病管理水平。魏建红等[5]研究显示,通过对IBD患者实施目标设定式认知宣教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2心理护理

IBD具有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性,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众多IBD患者饱受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折磨。不良心理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人体胃肠功能,进而引发肠道炎症,这不仅增加治疗的复杂性,还阻碍了治疗进程,形成恶性循环。王玉霞等[6]通过分组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心理护理对IBD患者免疫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IBD患者开展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聚焦解决模式是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干预法,该模式以充分尊重个体为核心,高度信任个体潜能与资源,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最大化地挖掘个体优势与能力。郑海英等[7]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护理中疗效显著,该模式可精准识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改善其负性情绪,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3营养护理

IBD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因素包括营养物质丢失过多、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以及摄入不足等。因此,强化营养评估和护理是IBD护理的关键。史少莉等[8]研究表明,对IBD患者开展专项营养护理,均衡搭配饮食,保障充足的营养摄入,并有效规避食物禁忌,降低了摄食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龚丽美等[9]基于循证护理理念,充分结合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病情以及治疗情况,为其定制肠内营养支持方案。通过提出循证问题、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结合临床实际及患者意愿,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有效改善营养状态。尤丽丽等[10]选取45例CD患者开展肠内营养系统管理,结果显示该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有效改善营养状况与肠道相关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陈嘉炜等[11]选取6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对CD患者实施加速康复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可以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田晓庚等[12]研究表明,对UC患者实施“5A+5R护理模式”联合饮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充分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4运动护理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可有效降低IBD患者术中肠道损伤的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赵宝宁等[13]研究显示,运动护理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可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D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机体活动能力与术后握力,促进术后康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选择最适宜的运动类型,适当调整运动强度与频率,告知患者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其间给予饮食干预和营养支持,加强运动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遵循个体化差异,保障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促进患者康复。

5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长期坚持自我管理,有助于减轻IBD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HUNT等通过随机对照有效性试验发现,对患者实施自我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IBD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王文敬等[14]对IBD患者予以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通过动机性访谈收集患者资料,并根据其特征进行护患互动。该模式直接作用于患者认知水平、内在动机、情感反应,使IBD患者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持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强化 IBD 患者的自我管理成效,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细化饮食指导,积极促进患者健康习惯养成,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另一方面,加强对疾病的监测,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及在线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自我管理工具,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6延续护理

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为ICBD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且连续的护理支持,降低再入院率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陈燕等[15]研究表明,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的“互联网+5A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IBD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减少其非计划复诊的次数,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与服药依从性,极大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魏丽娟等[16]针对IBD患儿的研究发现,以云随访平台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为专科护士搭建智能化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了专科护士临床价值,还为IBD患儿提供了以家庭为中心的系统化、规范化护理管理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全面且持续性的疾病知识宣教,充分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IBD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自护能力。蔡小莉等[17]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微视频进行IBD患者延续护理教育,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且易于接受的健康宣教资料,使其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护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任树荣等[18]对110例IBD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组试验的方式探究基于网络信息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在IBD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IBD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周夏[19]通过成立时效性激励延续性护理小组,对IBD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出院后的指导及延续护理等,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7小结与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IBD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然而,IBD作为一种慢性病,当前的医疗手段仍无法根治,治疗效果欠佳。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本身,还需应对社会、经济等多重压力。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抵抗力,避免病情反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强化IBD专科护理可使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从而保障患者健康,促进其康复。临床应加强健康宣教,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发生率,同时关注患者心理情绪,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包云丽,汪哲,唐海茹,等.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6(36):4581-4586.

[2]刘晓琳,牛俊坤,吴静,等.业团队多途径健康宣教模式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2):112-116.

[3]应学,张雪,桑海进,等.炎症性肠病中医健康宣教微课的应用效果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92-97.

[4]张秀琴,郜琳娜.格林模式对炎症性肠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12):1479-1481.

[5]魏建红,孙静,过孝.目标设定式认知宣教策略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0,33(3):126-130.

[6]王玉霞,李君.强化心理护理联合饮食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免疫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627-630.

[7]郑海英,刘瑞云,李鹏艳,等.聚焦解决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3):623-625,633.

[8]史少莉,魏珍.营养护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23,47(5):801-802.

[9]龚丽美.基于循证护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8):238-240.

[10]尤丽丽,王田田,杨红,等.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系统管理的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9):1372-1376.

[11]陈嘉炜,陈红.加速康复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对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30):142-144.

[12]田晓庚,张秋君,刘方,等.5A + 5R护理模式联合饮食护理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7):1326-1330.

[13]赵宝宁,杨丽艳,齐建丽,等.运动护理干预对克罗恩病手术患者术后握力和恢复进程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9):1227-1230.

[14]王文敬,张乐乐,李彦珠,等.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8):52-54.

[15]陈燕,戴清香,李连连,等.基于MDT的“互联网+5A护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13):2300-2303.

[16]魏丽娟,刘丽英,张妙贤,等.炎症性肠病患儿基于云随访平台的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1,36(19):4-7.

[17]蔡小莉,赵豫鄂.微视频形式的延续性护理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0):738-743.

[18]任树荣,魏星,陈丽,等.基于网络信息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在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用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5):435-438.

[19]周夏.基于时效性激励的延续性护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 (9):1711 -17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