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 陈子辉

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紧急又复杂的手术,通过开颅或颅骨钻孔的方式,清除颅内积聚的血液,以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在围手术期,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准护理和密切协作。

手术前的全面准备与心理安抚

病情评估与准备

在颅内血肿清除术前,医疗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准确判断血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完善术前准备,如备皮、抗生素过敏试验等。

心理护理与沟通

面对手术的紧迫性和风险,患者及家属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会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和注意事项,减轻其心理负担。

手术室内的精准护理

手术室环境与安全

全面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器械、设备和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生命体征监测

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监测仪、血压计、呼吸机等,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操作的精准配合

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会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操作,麻醉师、护士等医护人员会紧密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妥善管理引流管

引流管的作用是将手术区域内的血液和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和降低颅内压。医护人员应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其高度适中、畅通无阻,并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体位护理与舒适度维护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部和颈部,避免过度扭曲和搬动。调整病房的温湿度和光线等环境因素,提高患者的休息质量。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颅内压的升高往往伴随着血压波动。

呼吸道护理与吸痰

按需吸痰,清理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呼吸道堵塞和感染的发生。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引流管的护理与观察

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和固定状态,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定时更换引流袋和接管等物品,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

康复指导与训练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例如,对于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听力训练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