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对矮身材儿童身高增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 王菊霞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对矮身材儿童身高增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月~9月医院收治的88例矮身材儿童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饮食、睡眠及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食量、睡眠、面色)、身高增长值、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食量、睡眠、面色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身高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IGF-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可提高IGF-I水平,促进矮身材儿童身高增长,减轻其中医症状。
关键词:矮身材儿童;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矮身材为儿童常见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因比同龄人身高明显矮小,患儿容易出现焦虑、恐惧、自卑等负性心理,影响严重身心健康[1]。及时诊断,查明原因,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促进儿童生长、在骨骺闭合前达到理想身高具有重要意义。西医治疗矮身材儿童主要为病因治疗,对不明原因的特发性矮小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需每日皮下注射,且价格昂贵,不易被家长及患儿接受。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对矮身材儿童身高增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4月~9月医院收治的88例矮身材儿童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5~11.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6~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制定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年龄2~12岁;干预前6个月内身高年生长速度低于5 cm/年;未服用影响研究的药物;家长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存在代谢性疾病;对研究用敷贴成分过敏;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饮食、睡眠、运动干预:三餐规律,按时按量进食,加强营养,摄入高蛋白食物,减少煎炸油腻食品及零食饮料的摄入,合理补充维生素AD、钙、锌等营养成分;起居规律,21:00前熄灯入睡,07:00后起床,保障睡眠充足;每日坚持纵向运动半小时。观察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熨灸贴成分包括丁香、木香、白术、豆蔻等中药提取物。取神阙穴、身柱穴为贴敷穴位,每晚入睡前贴敷,次日晨起揭下,贴敷8~12 h,隔日1次。观察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食量、睡眠时间、面色症状严重程度计分。正常,计0分; 症状轻微,需仔细观察才能发觉,计2分;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计4分;自觉症状明显且影响日常生活,计6分。临床证候积分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2)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指标:于治疗前后由同一组医师测量身高(Ht),计算身高增长值(HGV)。(3)比较两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检测。(4)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身高增长≥4 cm,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95 %,为显效;身高增长3~4 cm,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70%~95 %,为有效;身高增长2.5~3 cm,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30 %~70 %,为好转;身高增长<2.5 cm,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30 %,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食量、睡眠时间、面色情况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身高增长值及IGF-I比较
两组干预前身高增长值及IGF-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身高增长值及IGF-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 %,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矮身材儿童身高较同龄儿童矮,且生长速度缓慢。中医古籍无矮小症病名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五迟、五软”等范畴[3]。病因多为先天禀赋父母之精不足和后天护养不当,脾肾气血不足所致,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多属虚证[5~6]。盖因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关。肾精亏虚则骨髓失充,骨骼生长发育变迟缓。脾主运化,将水谷化为气血精微,气血精微输布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7~8]。因此,人的生长发育也与脾密切相关。脾虚则运化失常,水谷不能正常化生精微物质,导致气血生化乏源,亦不能将气血精微输布全身,脏腑、经络、筋骨、肌肉失予濡润滋养,因而出现面色欠红润、睡眠差、消瘦、矮小之症。当前,中医治疗矮小儿童多采用健脾益肾法,口服中药汤剂,部分辅以针灸、推拿、穴位贴敷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疗效。但部分患儿依从性差,无法做到长期坚持,进而影响长期疗效[9~11]。
本研究用中药制成的灸膏,借助40 ℃恒温灸贴的温和热力协同作用,熨灸身柱穴和神阙穴,发挥温肾助阳、生发阳气、健脾和胃、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作用,为身高增长创造有利条件[12~13]。发热4 h以上,热效比艾灸更持久,且恒温更安全,不会烫伤,操作简单便捷。身柱穴为督脉要穴,刺激身柱穴可助阳温肾、生发阳气,灸此穴可改善机体正气先虚、督脉阳气无法上升状况,进而扶正祛邪、补足正气、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神阙穴是任脉要穴,灸此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健脾和胃之功效。此外,选用丁香、木香、白术、豆蔻等中药,发挥温中和胃、健脾益气、降逆理气、改善食欲和睡眠等功效[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身高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熨灸贴可显著改善矮身材儿童临床症状,促进身高增长。
IGF-I结构与胰岛素相似,主要由肝脏组织分泌,是辅助生长激素(GH)促生长作用的主要物质[16]。IGF-I通常在GH作用下合成,GH通过IGF-I辅助骨骼发育。GH呈脉冲式分泌,有明显个体差异,受睡眠、运动、摄食和应激影响,单次测定GH水平不能真正反映机体GH分泌情况。血清IGF-I无明显脉冲式分泌及昼夜节律变化,又主要依赖GH而变化,可以更好地反映GH生理状态下的分泌功能[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IGF-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熨灸贴可有效提高矮身材儿童GH水平,促进身高增长。
综上所述,中药熨灸贴穴位贴敷可提高IGF-I水平,促进矮身材儿童身高增长,减轻其中医症状。
参考文献
[1]廖燕.身材矮小儿童病因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
2016,37(3):460-46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3]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212-217.
[4]俞建,时毓民.矮小症的中医临床研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3):193-195.
[5]孙 颖,周华斐,叶建敏,等.儿童生长贴对特发性矮小儿童IGF-1和IGFBP-3水平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56(6):46-52.
[6]叶亚云,金掌银,鄢连和.畲医法小儿生长发育贴治疗土虚木亢体质儿童特发性矮身材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
2019,57(5):71-73.
[7]周芳,李小芳,叶昂直,等.健脾益气温阳贴联合穴位按摩对矮小儿童Ghrelin、IGF-I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
2022,57(11):834-835.
[8]王倩,张雯,刘岩,等.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45(10):1057-1061.
[9]刘锋,杨雯轩,刘乾生,等.矮身材儿童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2):128-131.
[10]董丹,李滢,王雪峰.基于“脾统四脏”理论以“滋生健脾法”辨治儿童矮身材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16(5):387-391.
[11]金心童.自拟滋阴健脾汤治疗儿童厌食伴营养性矮身材(脾胃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4.
[12] 宋艳玲,况琦,王晓鸣,等. 健儿助长贴治疗身材偏矮儿童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15(4):365-368.
[13]吴丽琴,赵明,傅乐乐,等.开胃健脾贴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及血清IGFBP-3、IGF-1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191-193,342.
[14]周红,韩光玺,崔芬芬,等.春季助长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特发性矮身材脾肾两虚证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4,20(2):86-90.
[15]柏蕾,张连生.自制生长贴联合rhGH治疗儿童特发性矮身材的临床疗效观察[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3(2):109-112.
[16]余蓉蓉,张小燕. 矮小症患儿血清维生素D、相关元素及其与患儿体格、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9):78-83.
[17]张迪,邓甜,罗震,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钛种植体表面细胞的成骨效率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8):1277-1282。
[18]应小明,赵蓓,赵佳佳.IGF-I/IGFBP-3对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患儿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