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作者: 佘凌冰摘要: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医院接诊的44例(88眼)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44眼)。对照组实施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光区、切削量、术后残留度数、球镜、柱镜、厚度值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光区数据、切削量及术后残留度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球镜、柱镜及厚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高度近视;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角膜胶原交联;角膜形态;并发症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盲风险的眼科疾病。若不加以干预,可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高度近视的原则主要是控制近视进展、矫正视力以及维持角膜及眼内结构的稳定[1]。常规矫正视力的方法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ICL植入术等,这些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患者恢复视力,但存在诸多局限。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CXL)逐渐成为高度近视治疗的新选择[2~3]。本研究旨在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医院接诊的44例(88眼)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44眼)。对照组男8例,女14例;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1.4±1.53)岁。观察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21.35±1.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在-6.00 D及以上;近两年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角膜中央厚度≥500 μm;无其他眼科疾病史。排除标准:近视屈光度超过-10.00 D,散光度数超过-4.00 D;存在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或角膜瘢痕;有其他眼部手术史;严重干眼。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全面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检查、散瞳验光、主觉验光以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测量角膜形态参数,包括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角膜曲率、矫正眼压、角膜最薄点厚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治疗
手术开始前,常规消毒眼部并铺设手术巾,确保无菌环境。随后,使用表面麻醉剂对角膜进行充分麻醉,确保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无疼痛感。接下来,利用蔡司全飞秒激光设备制作角膜瓣,角膜瓣厚度设定为100 μm,直径8.1 mm,切割角度为90°。通过掀瓣器将角膜瓣掀开,使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对角膜基质层进行消融处理。这一过程精密控制激光能量和消融范围,精准去除角膜基质层,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层间冲洗,复位角膜瓣。定期随访3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角膜胶原交联手术
掀瓣后用 0.23% Avedro 核黄素制剂1 ml 浸泡角膜基质90 s,用生理盐水将核黄素制剂冲洗干净,复位角膜瓣,移动患者至IROMED Group公司生产的CF X-LINKER角膜交联仪下,使用连续照射模式,光强度为30 MW/cm2照射角膜90 s,总照射能量2.7 J/cm2。术后嘱患者佩戴角膜绷带镜保护角膜,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佩戴透明眼罩。术后第1天摘除角膜绷带镜,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密切观察角膜瓣复位情况,评估术后角膜形态及恢复状态。定期随访3个月,监测患者角膜形态、角膜厚度、视力及眼内压等各项指标,全面评估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光区、切削量及术后残留度数。(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球镜、柱镜及厚度值。(3)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术后患者裸眼视力(UCVA)显著提高,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厚度和形态无明显改变,角膜曲率稳定,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出现;有效,术后患者UCVA有所改善,达到术前BCVA的70%~90%,整体角膜形态仍趋于正常,未出现明显的屈光回退现象;无效,术后UCVA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出现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不良情况。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光区、切削量与术后残留度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光区数值、切削量、残留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球镜、柱镜及厚度值比较
术前两组球镜、柱镜及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球镜、柱镜及厚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或重度近视,不仅表现为眼球屈光系统无法准确聚焦光线,导致远视力模糊,还伴有眼球结构的异常变化,特别是眼轴过度增长。随着眼轴延长,视网膜逐渐被拉伸变薄,进一步导致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病理性改变[4~6]。目前,针对高度近视的干预主要集中在控制近视进展和预防并发症。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主要通过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结合准分子激光精确消融角膜基质层,以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7~8]。相较于传统机械刀片切割,飞秒激光具备高精度和低创伤性,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术后恢复较快。然而,单一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角膜基质层消融可导致术后角膜扩张,若患者角膜生物力学脆弱,易引发角膜变形、视力衰退等问题。此外,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屈光回退,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持续拉长,长期视力稳定性较难保证。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可通过紫外线A与核黄素光化学反应,增强角膜基质层中胶原纤维的交联密度,使角膜机械强度显著增强。这种增强作用不仅能够防止术后角膜再次变形,还能通过增加角膜的硬度降低最薄点的表面高度和厚度。角膜胶原交联术有效地遏制了角膜基质的持续拉伸和变形,尤其是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见的角膜扩张问题。CXL通过加强角膜抗力,延缓或阻止这一病理过程的进展,从而提高角膜生物力学强度,改善术后角膜形态,降低不规则散光风险[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光区数据、切削量及术后残留度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球镜、柱镜及厚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联合治疗能使患者术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单一飞秒激光手术通过角膜切削矫正屈光不正,但其治疗光区的大小受角膜厚度限制,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过大的光区可导致角膜组织切削过多,进而引发角膜变形及其他术后并发症。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加强角膜基质中的胶原纤维连接,可显著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在确保角膜结构稳定的前提下扩大治疗光区,提升患者术后夜间视力及视觉质量,降低眩光、光晕等视觉副作用发生率。此外,飞秒激光手术通过飞秒激光制作精确的角膜瓣,结合准分子激光消融角膜基质层,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激光消融作用在角膜的不同区域,削薄中央区域的角膜组织可使角膜的屈光能力重新分布,通过这种角膜重塑使患者的屈光度得到有效矫正。联合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相对温和。虽然手术过程中涉及激光消融和紫外线照射,但合理控制术中能量参数及保持较高的操作技术,可有效控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使术后ECD变化趋于平稳,不会显著影响角膜内皮功能。
综上所述,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叶,陈国富,巩倩文,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评估[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3,25(10):764-770.
[2]曹文佳,申笛,王晓睿,等.FS-LASIK与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屈光度及角膜高阶像差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161-2165.
[3]孙西宇,韦伟,闫洁,等.FS-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形态稳定性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
2020,28(6):513-517.
[4]季红,熊洁,张辰星,等.飞秒激光辅助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巩固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2年期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19):1957-1964.
[5]张小红.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0):142.
[6]刘娜,熊洁,季红,等.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对近视眼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扩张的疗效评估[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3,41(3):253-258.
[7]孙功勋,李珊珊,胡超,等.快速角膜胶原交联(CXL)联合FS-LASIK在近视诊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进展,
2024,14(1):1519-1524.
[8]马刚,付梦军,张浩润.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矫正近视的角膜生物力学[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0,43(6):430-434.
[9]刘佳,申笛,孙西宇,等.异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短期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23,59(10):832-837.
[10]赵宏,李彩红,沈策英.角膜胶原交联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1,43(4):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