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郑怡摘要: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予以前列地尔和恩替卡韦联合疗法,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液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肌酐(Cr)、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DNA阴转率、HBV-DNA病毒载量及腹水增长率。结果 研究组对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ALT、BUN、TBil低于对照组,PTA、Alb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HBV-DNA病毒载量、腹水增长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控制腹水症状,提高乙肝病毒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乙肝病毒转阴率;前列地尔;恩替卡韦;门静脉高压
乙肝肝硬化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1~2]。其病理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肝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淋巴液漏出增加、内分泌失调以及肾功能异常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腹水形成。对于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需要予以综合性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60±1.70)岁;病程5~8年,平均病程(6.20±0.60)年。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70±1.80)岁;病程5~8年,平均病程(6.30±0.7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编号:2023-B16)。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乙肝肝硬化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14》[3]。纳入标准:符合乙肝肝硬化腹水西医诊断标准;对研究用药无过敏史;年龄50~76岁;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并能严格遵医嘱完成治疗,积极配合。排除标准:年龄在50岁以下或76岁以上;伴有恶性肿瘤病变;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有精神类疾病。脱落标准:未遵医嘱完成治疗;临床数据不完整;出现其他病症或中途退出。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包括补充蛋白质、血浆、维生素、利尿、护肝等。同时,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5 mg/次,1次/d,口服,1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2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0 µg前列地尔,静脉滴入,1次/d,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复查腹部彩超显示腹水均消失,24 h尿量超过1 000 mL;有效,治疗后复查腹部彩超显示膀胱直肠限凹液性暗区厚度下降50%左右,24 h尿量为600~1 000 m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4]。治疗总有效=有效+显效。(2)比较两组肝肾功能: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液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肌酐(Cr);肝功能指标包括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如输液部位皮肤红肿、头痛、呕吐恶心等。(4)比较两组HBV-DNA转阴率及HBV-DNA病毒载量。(5)比较两组腹水增长率: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腹水深度低于3 cm,判定为少量腹水;超声腹水深度为3~10 cm,肠管被腹水淹没,判定为中度腹水;查体移动性浊音阳性,超声腹水深度超过10 cm,判定为大量腹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Cr、ALT、BUN、TBil低于对照组,PTA、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HBV-DNA转阴率及腹水增长率比较
研究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HBV-DNA病毒载量、腹水增长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病理机制错综复杂,肝硬化进程往往伴随肝细胞大面积坏死与血流淤滞,由此触发肝胆管排泄功能紊乱及高胆红素血症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一旦腹水形成,机体内循环血量锐减,肾脏血流量亦随之降低,极易诱发肝肾综合征[5]。因此,保护肝脏细胞膜、增强肝脏微循环功能、增加肾脏血流量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关键[6]。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呈现持续复制状态。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可有效抑制肝细胞炎性反应,阻断HBV-DNA持续复制病理状态,修复肝细胞膜,具有低变异率、较高安全指数、见效迅速等优势[7~8]。前列地尔属于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具有改善肝肾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促进肝肾血管扩张等作用。肝细胞膜受体及肝血管上方受体可结合前列腺素E1,进而抑制血小板集聚,阻碍血管内凝血[9~10]。同时,前列腺素可抑制肾血管释放内皮素,改善血液黏度和血管痉挛状态,还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促进分泌胆汁,降低胆红素水平,对再生肝细胞、合成肝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及肝脏物质代谢等具有积极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r、ALT、BUN、TBil低于对照组,PTA、Alb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HBV-DNA病毒载量、腹水增长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控制腹水症状,提高乙肝病毒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香继成,李冰兰.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对肝肾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18(4):325-327.
[2]夏辉.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ALT、ALB、TBIL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电子版),2021,5(2):69-71.
[3]中华消化杂志.乙肝肝硬化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14[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60(2):99-99.
[4]陈熙.前列地尔在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6):1078-1080.
[5]丁帅,杨永俊,李帅,等.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纤维化、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6):1369-1376.
[6]张冬平.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在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6):2269-2270.
[7]杜菽,郭呈芳,王利红.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86例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82-83.
[8]韩少伟.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43例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26(16):82.
[9]庞华珍,刘旭东,唐艳芳,等.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安全性 的Meta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78):61-65,68.
[10]禹硕,宋睿,田新,等.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载量、门静脉内径及血清ADA水平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28(9):1153-1156.
[11]王晓梅,班志芬,李波.前列地尔治疗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效果[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44(7):118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