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正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 王磊 戚晴雪 周乔摘要:目的 观察宫廷正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运动损伤所致腰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廷正骨手法治疗,比较两组功能独立性、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功能独立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宫廷正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青少年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关键词:腰肌筋膜炎;运动损伤;推拿;功能锻炼;腰椎功能
腰肌筋膜炎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常见原因为运动损伤。患者因腰背部肌肉、筋膜出现非特异性炎症而患病,青少年患病率高,且该病具有病程长、预后差等特征。两侧腰肌及髂嵴处为主要疼痛部位,有时局部肌肉有条索状包块形成,患者多有腰背部肌肉无力、易疲劳等表现,病情加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1]。功能锻炼为腰肌筋膜炎的常见康复手段,可减轻患者不适,稳定病情,但疗效缓慢,临床应用受限。本研究旨在观察宫廷正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运动损伤所致腰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3.35±1.6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9±0.62)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3.24±1.5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1±0.5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相关诊断标准,具有明显的X线或CT影像征;腰背功能活动正常,伴肌肉僵硬、压痛等;治疗配合度高;患者监护人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视听障碍;严重器质性病变;局部皮肤感染或溃疡;正接受其他治疗;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功能锻炼
(1)心肺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其骑单车,1次/d,以轻负荷功率单车为主,每次锻炼30 min,并辅助腹内压训练,将盆底收紧。(2)猫式运动训练:以无负重式手段为基点,优化患者腰椎-骨盆节律,引导其4点跪位,进行吸气时抬头、伸展腰椎、前倾骨盆,呼气时低头、屈曲腰椎及后倾骨盆等训练动作,单个动作练习10~15次。(3)虎穴:注意腰部塌陷,向前看,几秒钟后呼吸并拱起腰部,弓头耸耸肩,模仿老虎的动作,继续锻炼10~15次。(4)滚元宝训练:引导患者取仰卧位,上提膝部并保持双腿弯曲,吸气后靠在自身腹部,双手抱膝,尽量将腰背部肌肉展开。持续干预3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廷正骨手法治疗
(1)运动伸膝:引导患者取仰卧位,辅助患侧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运动,适当将患肢抬高,结合实际耐受度调整抬高幅度。(2)宫廷正骨手法治疗:遵循“轻、柔、透、巧”原则,患者取俯卧位,先以掌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群2~3 min,之后行腰部理筋手法,从第12胸棘突两侧开始,医生用双手拇指从上到下按压,直到骶髂关节停止,重复5~7次;配合腰部分筋手法,医生用双手拇指在患者腰椎棘突两侧做推挤手法,重点治疗痛点、筋结、条索,分筋、理筋时需谨记“心慈术狠”,力度宜重,以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度。结束手法治疗前再次以掌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功能独立性情况:参照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3](FIM)评估,包括括约肌控制、移动功能及行走功能,总分1~7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独立性越强。(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剧烈。(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参照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参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总分0~45,评分越低表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越显著;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消退,活动自如,未复发;有效,症状减轻,基本活动自如,未复发;无效,病情加重[4]。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功能独立性及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功能独立性、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独立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
2.3 两组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ODI、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参照组,BI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青少年运动员长时间进行运动训练,尤其是过度使用腰部肌肉,容易出现腰肌筋膜炎,表现为腰痛、僵硬等症状[5]。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容易反复发作,临床需予以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功能锻炼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平衡各个肌群力量,降低因过度使用某一肌群导致的腰肌筋膜炎风险。考虑个体差异性,辅助功能锻炼可改善不良体态和姿势,减少腰椎受力不均,降低腰肌筋膜受损风险,提高腰部周围韧带稳定性,减少关节过度活动,从而降低腰部损伤的可能性。然而,单一进行功能锻炼的整体康复效果仍有待提高。
宫廷正骨手法的主要特点为“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基于“轻、柔、透、巧”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手法治疗。该手法可促进腰部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废物代谢,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松解紧张肌肉,改善肌肉弹性,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和僵硬感。此外,还能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减轻疼痛感。功能锻炼联合宫廷正骨手法可以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在缓解疼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肌肉稳定性和柔韧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调整,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功能独立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宫廷正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青少年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辉,邹洪运,陈成诗,等.髂腰肌指压按摩联合腰部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21-22.
[2]胡琴琴,魏远江,李宜红等.银质针联合乙哌立松治疗腰部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16(4):282-285.
[3]王银平,赵挺,牛宇,等.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腰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4):3809-3813.
[4]陈晓传,罗庆波,梁淑芳.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5(22):72-74.
[5]沈亚.推拿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