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魏思璐 李长红 李坤 黄云慧 张广辉 翟建胜 魏琴摘要: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后VEGF、ESR、RF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后IL-6、IL-1β、TNF-α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VEGF、ESR、RF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独活寄生汤加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沉;肿瘤坏死因子-α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炎症和关节组织被破坏[1]。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2]。类风湿关节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西医治疗可一定程度控制病情,但存在副作用,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继而影响总体疗效[3]。中医认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可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导致类风湿关节炎[4]。独活寄生汤为中药方剂,具有祛风、止痹、益肝肾、益气补血等功效[5]。本研究旨在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8.85±6.36)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05±1.37)年。B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8.92±6.30)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08±1.4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西医诊断相关标准,并符合中医“痹证”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伴有血液病或传染病;患有精神病;伴有癌症;孕产妇;药物过敏。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前均已被详细告知本研究目的和测试方法,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来氟米特,口服,20 mg/次,2次/d;甲氨蝶呤片,口服,10 mg/次,1次/周。治疗3个月。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桑寄生20 g,杜仲15 g,白芍、肉桂、防风、川芎、秦艽、人参、当归、独活、川牛膝各10 g,细辛、甘草各6 g;随症加减:关节疼痛甚者,加乳香、制川乌各5 g;脾虚者,加白术、砂仁各5 g;湿邪偏盛者,加防己、苍术各5 g。每日1剂,水煎,煮沸后文火熬30 min,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主症、次症严重程度计分,总分28分,评分越低症状改善越显著。(2)比较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及炎性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魏氏法测定ESR;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RF。(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中医证候积分改善≥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正常,中医证候积分改善70%~94%;有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受限,中医证候积分改善30%~69%;无效,病情未缓解或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心悸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B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A组(P<0.05)。
2.2 两组VEGF、ESR及RF比较
两组治疗前VEGF、ESR、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ESR、RF均低于A组(P<0.05)。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IL-1β、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IL-6、IL-1β、TNF-α均低于A组(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免疫系统激活和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是导致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6]。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也与血管形成、VEGF异常表达密切相关。VEGF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和黏附分子表达,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的增生和炎症反应[7]。此外,VEGF还能刺激滑膜细胞分泌其他炎性因子,如IL-6、IL-8等,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和关节组织破坏。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片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二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病情,减轻关节炎症和疼痛,但副作用明显。
中医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可归为“虚、邪、瘀”三个方面:“虚”指正气不足,包括肝、脾、肾亏虚;“邪”指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瘀”指瘀血阻络。基于辨证施治,宜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治则[8]。独活寄生汤中,独活是君药,具有祛下焦风寒湿邪之功效;桑寄生、杜仲、牛膝为臣药,具有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功效;细辛、秦艽、防风为臣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之功效;肉桂、当归、白芍、川芎为佐药,具有益补肝肾、温里祛寒、补养血气之功效;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VEGF、ESR、RF均低于A组,IL-6、IL-1β、TNF-α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VEGF、ESR、RF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郭从嘉,吴国泰,高慧琴,等.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踝关节NF-κB、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29(11):53-63.
[2]李聪翀,张彦琼,李玮婕,等.从VEGF/VEGFR2/PI3K/AKT信号轴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控网络探索白虎加桂枝汤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热证的作用及其机制[J].药学学报,
2022,57(4):1044-1053.
[3]昂沙尔·毕哈孜,霍新慧,丁霞.刺山柑风湿止痛贴联合温和灸对佐剂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VEGF及slCAM-1表达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2,45(3):329-333.
[4]彭程,高明利,于静,等.独活寄生汤对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IL-1β、TNF-α和MMPs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8):82-85,270.
[5]杨婧,何家锐,孙红兵,等.沙利度胺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22,51(12):1501-1504,1510.
[6]戢杨,丁晴,吴沅皞.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异病同治”机制[J].天津中医药,2021,38(9):1201-1208.
[7]杜红丽,张晨宇,赵清.黄芩素通过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性血管生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2,38(12):2213-2219.
[8]郭云柯,陆燕,纪伟.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MMP-3、RANKL、OPG水平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