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理念指导下的无缝护理模式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 王小丹 徐发平 董梦妍 徐保俊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理念指导下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理念指导下的无缝护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理念指导下无缝护理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呼吸衰竭;循证理念;无缝护理;血气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其特征是气体交换受损,导致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存质量。传统的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其往往缺乏个性化和连续性的护理措施,进而可能导致患者恢复缓慢和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消耗[1]。研究指出,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法,依赖于最佳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无缝护理模式则进一步强调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供连贯、无间断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理念指导下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年)》[4]的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呼吸道畸形;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中途退出。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氧疗;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吸痰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处理;根据需要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从而促进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做功;遵医嘱予以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如使用利尿剂调节机体水液平衡、使用抗生素对抗感染、使用呼吸兴奋剂提升呼吸功能等;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必要时通过鼻饲或静脉途径为其补充营养,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主动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参与呼吸康复训练,如呼吸肌训练、肺功能锻炼等。
1.2.2 观察组给予循证理念指导下的无缝护理
(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组成,小组成员接受循证护理理念的培训,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2)问题确定与数据检索。循证护理小组明确呼吸衰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呼吸机使用、气道管理、心理支持等。小组成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和数据库,收集关于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3)制定护理方案。基于问题确定和数据检索的结果,制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与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实施护理措施。优化呼吸机参数设置,保障患者稳定通气换气,加强呼吸机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机相关的不良事件;定期开展气道分泌物清除和湿化工作,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加强气道护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疏导,通过心理疏导、营造舒适环境、鼓励患者积极交流沟通等方式,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治疗信心。在患者住院期间,各环节要实现无缝衔接和紧密配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高效的护理服务。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及时评估病情,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检测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5](SF-36)评估,包括精神健康、机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活力及健康总体自评8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评估,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PaO2、OI、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由于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以及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其严重性在于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危及生命[6~8]。因此,临床需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科学、有效且全面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循证理念指导下无缝护理模式能够针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例如,通过优化呼吸机参数、加强气道管理等措施,可以改善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改善血气指标;全面、连续、高效的护理服务使各个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和紧密配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注重患者的参与和反馈,通过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感受,不断调整和优化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增强其信任感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9]。
综上所述,循证理念指导下无缝护理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循证理念指导下的无缝护理模式依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使护理措施更加精准、有效。
参考文献
[1]梅红.强化心理应激护理配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况、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9):3501-3504.
[2]杨慧,任燕,赵颖.循证策略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风险的影响[J].江苏卫生保健,2023,25(6):425-427.
[3]吴欣.针对性护理联合无缝隙管理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血气指标恢复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3,43(2):103-105.
[4]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宁波诺丁汉大学GRADE中心,孙同文.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3,10(5):9-24.
[5]杨建军,石琴,李萍,等.中文版SF-36量表应用于慢型克山病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评价[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22,41(1):27-31.
[6]周淑玲,程莹,唐秋园.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7):127-130.
[7]黄靖,陆蔚琳,赖文君.强化护理干预对难治性呼吸衰竭应用HFOV联合吸入NO治疗患者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9):3605-3608.
[8]董黎霞.循证理念指导下无缝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23,30(16):193-196.
[9]刘双双,杨军英,娄高彦.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前瞻性护理在气管插管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淮海医药,2023,41(5):52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