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郑秀祝 潘家群 李水水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6月~2024年1月收入的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满意度及自护能力。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水平,提高其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行为习惯逆转疗法;空腹血糖;收缩压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为常见慢性病,往往合并存在,对心血管系统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两种疾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上升[1]。研究表明,通过自我管理及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控制水平,减少对药物治疗的依赖,降低长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3]。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6月~2024年1月收入的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4]中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5]中高血压诊断标准;情绪稳定、精神正常,能够进行相关量表填写;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或护理依从性不佳;情绪不稳定,面对护理措施反抗剧烈;中途转院或自愿退出研究;存在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评估疾病控制情况。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调整饮食,减少钠盐和糖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控制血糖和血压。保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慢走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压。维持健康的体重,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自我管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2.1 研究组给予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
(1)个性化行为评估与规划:全面评估患者行为,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规律、心理状态等,了解其当前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基于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行为逆转计划,明确需要改变的具体行为及其目标。
(2)饮食行为逆转:向患者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强调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必要性。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三餐分配、食物种类、摄入量等,使其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记录每日饮食情况,便于调整饮食计划。
(3)运动行为逆转: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类型、强度、时间、频率等,指导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坚持运动,提高运动积极性。
(4)生活习惯逆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戒酒。
(5)心理行为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提高治疗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6)定期随访与评估:建立定期随访机制,评估患者行为逆转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血压:于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2)比较两组满意度:于护理3个月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6](NSNS)评估,>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一般。(3)比较两组自护能力:于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7](ESCA)评估,共43个条目,总分为172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护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血压比较
两组护理前血糖、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34%,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
2.3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自护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往往并存,相互影响,当前临床主要依赖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长期服药可能会带来副作用,且部分患者依从性不佳,影响治疗效果[8]。此外,单纯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全面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对疾病长期管理是不利的。行为习惯逆转疗法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强调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达到控制病情、减少药物依赖甚至停药的目的[9]。这种疗法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患者整体健康和长期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强调根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强调多维度行为干预的有效性[10]。护理前综合评估有助于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行为干预提供依据。个性化护理能够精准地针对患者需求给予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使临床指标获得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建立定期随访机制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行为习惯改变情况。通过随访,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评估患者行为逆转效果,确保其得到持续、有效的护理支持[11]。此外,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和高血压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主动配合治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行为习惯逆转疗法护理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水平,提高其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1):1-12.
[2]安继梅,高小莲,吴广军.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5):577-579.
[3]赵芳,宋丽萍.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搔抓行为、情绪、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2):2185-2190.
[4]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等.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1):44,64.
[6]陈珺.三伏贴+延伸护理服务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21,45(10):1076-1077,1080.
[7]陈飞燕,朱凤琴,陈旦旦,等.社会关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在宫颈癌患者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杂志,2023,38(22):6-9.
[8]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
2021,36(3):209-220.
[9]李曼,李华特,陈晨,等.行为习惯逆转疗法结合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瘙痒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24):4374-4378.
[10]杨美蓉,林莉.护患参与行为逆转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12(31):55-57.
[11]张莉莉,戴霞,黄媞,等.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肱指数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