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健康教育在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改善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 王甜甜摘要:目的 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在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可视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及牙周健康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饮食禁忌、刷牙方法、突发状况处理、种植钉护理方法等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遵医性高于A组(P<0.05);干预前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A组(P<0.05)。结论 可视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口腔正畸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遵医率,改善牙周状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口腔正畸;可视化健康教育;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
口腔正畸是临床矫正牙齿、解除错畸形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矫正调整牙齿与颌面骨之间的形态和功能并取得新的平衡、协调,达到美观、平衡、稳定的效果[1]。但口腔正畸治疗过程较长,一般在2年左右,其间若患者缺乏自我护理管理意识,很容易因口腔清洁不佳引起发龋齿、牙周炎等问题,从而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口腔正畸治疗期间需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意识,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障治疗效果。常规健康教育多以健康指导手册、口头宣教等为主,方法较简单,对维持长期遵医率效果相对有限。可视化健康教育指利用科普视频资料、多媒体图文资料等将传统宣教资料可视化处理,降低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其更容易掌握口腔相关知识[3]。本研究旨在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在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改善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2~23岁,平均年龄(16.24±2.15)岁。B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1~24岁,平均年龄(16.33±2.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首次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年龄≥11周岁;临床资料完整;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自身及家属均对研究有全面的了解,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传染性疾病;精神或认知异常,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
1.2 方法
1.2.1 A组予以常规护理
(1)常规健康宣教: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其中内容包括口腔正畸治疗常见问题、日常生活事项等。口腔正畸治疗前,护理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患者介绍正畸治疗原理、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2)自我护理指导:叮嘱患者餐后及时漱口,正确使用牙线与牙签,避免食物残留滋生细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维持正畸效果和口腔健康,尽量食用柔软、易于消化、清淡食物,初期不适症状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食用甘蔗、排骨、螃蟹、冰棍、鸡腿、牛肉干等需大量咀嚼的食物,以免矫治器松动、弓丝变形,用餐后立即刷牙或漱口,建议多吃一些钙、磷、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3)心理护理: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护理,列举一些治疗成功病例,让患者观看正畸治疗前后具体模型,增强其治疗信心。告知患者治疗早期有轻微疼痛感属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恐慌。适时给予患者鼓励,引导正确看待正畸治疗,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
(4)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口腔卫生管理情况,督促其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若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
1.2.1 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可视化健康教育
(1)查找可视化宣教资料:在短视频平台以“正畸治疗”“牙周状态”“自我护理”等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视频资料,视频选取标准以动画演示、宣教内容清晰简洁等为主。
(2)准备医院实际案例资料:选择正畸治疗配合且预后良好患者为对象,征得同意后拍摄其正畸治疗方案、治疗后自我护理相关照片,以照片配文字的方式制作PPT,作为宣教材料。
(3)宣教方法:入院后给予患者一对一宣教,利用患者手机、医院平板等设备指导其主动观看相关科普短视频,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宣教疑问点通过协助查找相关补充科普资料或主动答疑方法满足其认知需求。组织健康教育会,播放宣教PPT,护理人员讲解其中要点,利用实际案例进一步提升患者遵医率及日常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关注科室微信公账号,加入微信交流群,医护人员不定期在群内发布宣教视频、图文等,包括饮食方案、口腔清洁方法、漱口水选择原则等内容,与患者建立微信联系,为患者日常自我护理提供循证护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医院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估,包括饮食禁忌、刷牙方法、突发状况处理及种植钉护理方法等内容,每项0~2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2)比较两组遵医行为:患者可严格遵照医嘱科学饮食,做好口腔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复查,为完全遵从;患者偶有食用过酸、过硬食物,忘记刷牙、漱口等行为,为部分遵从;患者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经常有食用过酸、过硬食物,未按时复查等行为,为不遵从。遵医性=完全遵从+部分遵从。(3)比较两组牙周健康:菌斑指数(0~3分)、牙龈指数(0~4分)、龈沟出血指数(0~5分),评分越低患者牙周健康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饮食禁忌、刷牙方法、突发状况处理、种植钉护理方法等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A组(P<0.05)。
2.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B组遵医性为95.24%,高于A组遵医性8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A组(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度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通过正畸治疗恢复颌面美观性,改善咀嚼、发音功能[4]。正畸治疗期间,患者需持续佩戴矫治器,其特殊构造很容易造成食物堆积,进而滋生大量细菌,引起牙釉质脱矿、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引起患者不适,影响正畸治疗效果[5]。因此,如何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研究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B组饮食禁忌、刷牙方法、突发状况处理、种植钉护理方法等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遵医率高于A组(P<0.05);干预后B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A组(P<0.05)。说明可视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患者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及遵医率,保障正畸治疗效果,改善牙周健康。可视化健康教育通过科普短视频、案例PPT将文字宣教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降低健康宣教难度,加深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能力,利用医院实际案例制作PPT可发挥同伴支持作用,增强患者治疗及日常自我护理信心,改善其遵医行为[6~7]。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联系,通过公众号推送相关科普内容,通过微信一对一推送日常自我护理视频或图文,使患者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持续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度,促进口腔健康[8]。
综上所述,可视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口腔正畸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遵医率,改善牙周状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婧妍,王富玉,王君.舒适口腔护理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2):206-208.
[2]武海志.脉冲式冲牙器联合精细化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3,36(17):142-145.
[3]陈义彤,武美茹,苗亚杰,等.定制个体化可视化健康教育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
2023,18(8):959-965,958.
[4]王延梅,王玉婷,王华.行为诱导理念指导的心理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情绪及配合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
2023,30(3):393-394.
[5]鞠雅琼,徐晓明,韩祥永,等.口腔专科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
2022,31(6):657-660.
[6]蒲国芳,王亚辉,张芳园,等.阶段性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4):2669-2672.
[7]阮艳,刘琳,张晓伟.Teach back宣教模式对学龄前儿童正畸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和牙周健康指数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2):5318-5320.
[8]魏雅静,李颖,郑亚娟,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口腔健康指导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遵医行为和牙周健康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5):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