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需要手术吗

作者: 郭艳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目前,临床针对子宫肌瘤的实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以下因素属于高危致病因素:年龄>40岁、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黑色人种及子宫肌瘤家族史。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肌瘤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

子宫肌瘤属于恶性肿瘤吗

很多女性在得知自己患有子宫肌瘤时,恐慌不已,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其实,大部分子宫肌瘤是良性的。而与之有一字之差的子宫肉瘤,才是恶性肿瘤。相关医学数据显示,子宫肉瘤并不多见,其主要来源于子宫肌层、结缔组织以及子宫内膜间质,也有可能是由子宫肌瘤恶变所致。但子宫肌瘤恶变的风险极低,仅为0.3%~0.9%,而且大都发生于43~60岁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在患病初期的症状表现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可能无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肿瘤生长速度会越来越快,此时会伴有瘤体出血、坏死等情况,导致腹痛、腹胀等病症。同时,肿瘤还会对膀胱、直肠组织造成压迫,引发排便、排尿困难等问题。对于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如果子宫肌瘤没有缩小,甚至在短期内出现迅速增长的情况,要提防子宫肉瘤的可能。

子宫肌瘤没有明显不适可以不治疗吗

女性在绝经后,绝大多数子宫肌瘤会逐渐变小,甚至有8%左右会在绝经后三年内完全消失。大部分子宫肌瘤是在体检时被发现。因此,如果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但没有明显症状,身体也不存在异样感,或者只是有轻微症状,可以耐心等待更年期,不必过度紧张和恐慌。建议每半年或一年体检一次,时刻了解子宫肌瘤的变化情况。

期间,如果出现尿频、腹部疼痛、月经量增多等症状,或者是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有明显变大,应立即到医院做系统评估检查,以便制定干预方案,防止疾病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检查过程中,超声设备可以对子宫肌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数量等关键信息做出详细判断;医生还会观察血流灌注情况,以便初步判断子宫肌瘤的性质。此外,也可以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相较于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子宫肌瘤信息,并确定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果存在子宫肌瘤短期内快速变大的情况,建议进行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

子宫肌瘤一定要手术吗

患有子宫肌瘤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异常出血。调查发现,超过80%的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此时,应尽早明确出血的原因,查看是由于子宫肌瘤引发,还是恶性肿瘤、癌前病变等严重疾病导致。

目前,针对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通过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的方式,排除子宫内膜病变,从而确定异常出血的具体原因;另外一种是针对子宫肌瘤的直接切除手术。

对于子宫肌瘤是否需要手术,以及何时需要手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子宫肌瘤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或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压迫,导致尿频、便秘、疼痛等不良症状,且通过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女性在绝经后子宫肌瘤仍然持续增大,尤其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同时存在恶变风险;肌瘤位置特殊,如宫颈肌瘤或阔韧带肌瘤,且直径超过3 cm;存在子宫肌瘤相关的急腹症,如肌瘤破裂、肌瘤扭转。

激素治疗适用于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吗

从综合角度分析,绝经后的子宫肌瘤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实际效果利大于弊。激素治疗不仅对潮热出汗、阴道干涩等更年期症状有良好效果,还能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年龄超过60岁,或者在绝经10年后才进行激素治疗,建议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因为此类患者血栓风险更高,且激素治疗后的效果不理想。然而,许多患有子宫肌瘤的绝经后女性对激素治疗存在顾虑,担心激素治疗会加快肌瘤生长速度。

需要明确的是,子宫肌瘤并不是非绝经期女性接受激素治疗的禁忌。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医生会采取差异化的激素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详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密切监测治疗效果。此外,患者需每间隔三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果治疗期间发现子宫肌瘤增大,应立即停止激素治疗,并在接受医生系统评估后,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轻微或接近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医生一般建议首选药物治疗方案。其目的是通过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延缓肌瘤生长速度,达到减轻症状的作用。常有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通过模拟人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合垂体受体后形成负反馈作用,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促使肌瘤逐渐缩小。使用该药物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闭经,但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等也会得到明显改善。由于长期服用该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定期监测骨密度。米非司酮是另外一种常用药物,属于抗孕激素药物,可以与孕激素受体实现竞争性结合,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该药物常用于术前治疗准备或缓解症状阶段,但可能伴有肝功能损伤、皮疹、轻微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该药物时,需定期检查肝功能,防止意外风险。

超声聚焦刀(HIFU)

超声聚焦刀属于无创或微创治疗方法,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与方向性,将高能量的超声波束集中在肿瘤内部,形成一个能量点。此时,肿瘤位置的组织温度会升高至65℃以上,促使瘤体细胞发生凝固、坏死,并且不会对周边的正常组织造成侵害,从而避免传统手术的创伤与风险。

治疗前,医生会使用磁共振成像、超声造影等技术进行系统化的影像学评估,确定子宫肌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和数量,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医生会根据肌瘤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联,并结合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医生可通过超声图像引导直接观察能量聚焦过程及瘤体变化等情况。随着治疗的进行,坏死的组织会被身体自然吸收,但该过程一般需要数月至一年的时间。需要注意是,超声聚焦刀并非一次性治疗。如果肌瘤较大,或者患者有多发肌瘤,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超声聚焦刀的优点众多,包括不需要麻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适合用于治疗瘤体直径小于5 cm、位置较浅、未对周围器官组织造成侵害的子宫肌瘤患者。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为众多女性保留生育能力及子宫完整性提供了新选择。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引导技术,通过微小导管将栓塞颗粒注入子宫动脉中,精准阻断肌瘤的供血,使肌瘤发生缺血性坏死,最终逐渐萎缩并被吸收。

治疗后,患者可能会经历短时间的轻微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这些均属于正常术后恢复过程。医生会开具止痛药以缓解不适;患者需定期接受超声、MRI检查,以详细评估肌瘤变化及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可以明显缩小肌瘤的体积,但并不能使肌瘤完全消失,且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

对于希望保留子宫完整性、避免切除手术的女性,特别是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在符合治疗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样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或不愿切除子宫的患者。这种常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直接切除肌瘤组织,从而消除对子宫及周围器官的影响。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医生会在腹部做合适大小的切口,从切口处进入腹腔,确定肌瘤的位置和大小;使用专门的手术器械(如超声刀、电刀)缓慢剥离肌瘤。治疗后,患者需住院观察,确保没有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可以完全切除肌瘤组织,但无法保证不再复发。因此患者在治疗恢复后,还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子宫全切术

子宫全切术主要适用于希望永久解决子宫肌瘤问题且没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彻底切除病灶,还能防止由于子宫肌瘤导致的并发症,如异常出血、疼痛、压迫症状或不孕等。手术一般分为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后两者因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

在子宫全切术中,以腹腔镜手术为例,患者麻醉后,医生在其腹部做几个微小切口,并通过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之后,医生对连接子宫的韧带、血管等组织进行彻底切除,并逐步将子宫从周围组织中游离出来。最后,整个子宫被完全切除。术后初期,患者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和疼痛,并伴有出血、排液等症状,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正确服用止痛药物;恢复期间应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方面,初期以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为主,后期随着恢复进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虽然子宫全切术可以彻底治愈子宫肌瘤,但对于失去子宫的女性来说,意味着身体完整性的改变,术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家庭支持显得格外重要。除积极引导和鼓励患者外,还需时刻关注其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此外,虽然失去子宫,但卵巢、阴道等功能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不会有太大影响。

结束语

尽管子宫肌瘤大多为良性,但也存在恶变的可能,需引起患者重视,建议定期到医院检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