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的饮食护理及注意事项
作者: 樊琴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病症,指与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任何一项不符,且来自子宫腔的出血。该疾病主要由内分泌失调、器官功能性疾病 (包含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宫颈癌 )等因素所致,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异常子宫出血不仅限于生育期,也可以发生在非妊娠女性。根据出血的时间,可分为经间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突破性阴道出血;根据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慢性和急性。
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青春期女性出现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调控尚未成熟;绝经期女性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下降所致。
在治疗上,出血期首要任务是迅速止血,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贫血状况,包括使用适当的药物或手术方法控制出血,同时补充铁剂和其他必要的营养素。一旦出血得到控制,接下来的治疗重点是调整月经周期,预防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期间可能需要使用激素疗法或其他药物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还应包括促排卵治疗,即通过促进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增加受孕的机会,且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和减少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
有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主要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以及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引起的。
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1)黄体功能不足的治疗:促进卵泡发育、促进月经中期LH峰形成、黄体功能刺激疗法、黄体功能补充疗法、口服避孕药。(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的治疗:可使用孕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上长出了赘生物,会引起不规则子宫出血、腹痛、白带异常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和根治性手术等。对于息肉较小或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定期观察、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是治疗息肉较大且症状明显,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的首选。对于40岁以上,息肉有恶变风险、多次复发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根治性手术。但根治手术对身心有很大影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异常子宫出血的注意事项
(1)服药安全: 对于需要服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激素治疗通常用于调节内分泌功能,控制子宫出血。激素药物的使用需要精确控制剂量和疗程,患者不得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方式,否则可能导致不规则出血等严重后果。除了激素治疗,还需联合应用其他止血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阴道出血的颜色、量和性质,观察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重要指标的变化,以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如果出现出血量突然增加、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规律作息:患者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否则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子宫出血。
(3)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一定要学会调整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否则可能使子宫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4)注意卫生:出血多时要使用计量型卫生垫,以便能准确估计出血量。出血时,注意做好护理措施,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及卫生垫,避免细菌感染。阴道擦洗时,动作要轻柔,并观察阴道流血、排液的情况。患者在治疗与恢复期间,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为预防上行感染,应禁止盆浴及性生活至少1个月。治疗后1周,要前往门诊复查,评估恢复情况。此后,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子宫及附件彩超,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问题。若在治疗或恢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出血加重等任何不适,立即就医。
(5)保证休息,避免意外: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头晕、心慌等不适,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要缓慢,先在床上坐片刻,无不适后再慢慢站起。起床活动、如厕时要有家属搀扶、陪同,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引起跌倒。
异常子宫出血的饮食护理
(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应从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开始,避免偏食和挑食,以保证身体能够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利于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康复。养成按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吃饭时细嚼慢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减少肠胃的负担。根据身体需要少量多餐。
(2)注意饮食禁忌: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类食品富含铜、叶酸、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对改善贫血及止血有一定的帮助。此外,可适当多食用黑豆、黑芝麻、红枣、桂圆等补血食物;少吃辣椒、胡椒、葱、蒜、姜、酒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出血更严重。
(3)特殊饮食: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会引起贫血,因此要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同时避免摄入可能干扰铁吸收的食品或饮料。高脂肪、碱性食品和含单宁酸的食物对铁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包括浓茶、咖啡、豆奶等。
适宜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食物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1)鸡蛋:鸡蛋不仅含有优质蛋白质,还富含维生素D、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等矿物质,对恢复体力非常有益。
(2)瘦肉:瘦肉尤其是红肉(如牛肉),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对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特别有效。
内脏类食品
(1)猪肝:猪肝是补充铁质的极佳选择,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维生素A和其他必需的微量元素。
(2)动物肝脏:动物肝脏同样富含铁质,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来帮助缓解贫血症状。
海产品
(1)海带:虽然直接含铁量不高,但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铁质。
(2)其他海鲜:比如虾、贝类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也是良好的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