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疗法

作者: 郑建明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可直接影响广大民众生活品质。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中医饮食调养

中医饮食调养核心在于“辨证膳食”,即全程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强调在高血压患者实际体质、证候差异,在调和气血、辅助预防疾病的治疗基础上开展针对性中医食疗方案,从而改善血压水平。例如,肝火上炎证者,饮食以清淡为主,旨在平肝潜阳,可通过菊花、金银花等食物改善血压水平;痰湿内阻证者,可选择山楂、藿香、紫苏籽等食物,全程贯彻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旨在健脾运湿;瘀血内阻证者,可食用山楂、当归等活血通络食材,全程贯彻清淡、温平为主的饮食原则;阴虚阳亢证者,可选取菊花、葛根、枸杞子等滋阴潜阳食材,全程贯彻清淡、养阴生津的饮食原则;肾精不足证者,可食用覆盆子、肉桂、黑芝麻等补益肝肾食材,日常饮食以偏温补类食物为主;气血两虚证者,宜少食多餐,日常可增加阿胶、蜂蜜、灵芝等补益气血食物摄入量;冲任失调证者,以调和冲任为主,可选取覆盆子、阿胶等食物,日常饮食坚持清淡、富含营养的饮食原则。

除选择不同特性的食物进行食养外,高血压患者还应限制食盐摄入,避免过量摄入盐分损伤肾精。高脂饮食有利于积聚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从而选择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此外,中医强调饮食调养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通过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维持血压稳定。

中药内服

中医治疗高血压首当辨虚实,因病位在头窍,且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考虑本病发生多以阴虚阳亢者居多,治疗当以清火滋阴潜阳。比如,肝阳上亢证者多有眩晕、颜面潮红、失眠多梦等症状,代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气血亏虚证者眩晕动则加剧、神疲乏力,治疗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中医主张归脾汤加减治疗;肾精不足证者眩晕日久不愈、少寐多梦、形寒肢冷,可予以左归丸加减治疗,旨在滋阴肝肾、益气填髓;痰湿中阻证者伴视物旋转,舌苔白腻之症,中医内服当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旨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瘀血阻窍证者兼见健忘脉涩或细涩,可通过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用于改善眩晕、头痛诸症。

针灸推拿

中医针灸特定部位(腧穴),可发挥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功效。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针灸治疗关键在于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例如,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具有疏肝理气功效,有助于缓解因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症状;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肾精不足型高血压症状;百会穴具有升阳举陷作用,可调理因肾精不足导致的高血压症状;针灸曲池穴可清热解表、疏风止痒,可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

此外,按摩推拿可通过按压和揉捏肌肉、骨骼和关节,达到舒筋活络、降低血压水平的目的。操作时,中医医师位于高血压患者侧后方,使用拇指或食指按压太冲穴、太溪穴等穴位,每处按压3~5 min,

按摩力度、频率应遵循个体差异。随后,沿督脉、膀胱经进行经络推拿,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每个部位推拿时长不宜超过5 min。

耳穴疗法

耳穴是机体各部通过经络在耳郭上的反应点或区。可借助耳穴压痛棒或耳穴电测仪在病变投射区寻找压痛点,利用胶布固定贴压物(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等),给予适度的揉、按、捏等手法,以此产生酸、麻等刺激感应。降压耳穴的选择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比如,刺激耳穴肝区可清泻肝火;按压降压沟、角窝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刺激肾区有助于滋补肾阴。

在耳部全息理论基础上,结合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疗法,可充分调动人体气血,发挥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的功效。此外,在耳廓上方开展耳尖放血疗法,有助于祛风清热,清脑明目。相关研究指出,耳尖放血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基于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高血压患者实际体质开展辨证论治原则,通过将特定药物贴敷于人体穴位,利用药物透皮吸收、穴位刺激双重作用,达到调理脏腑阴阳、辅助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其穴位贴敷通常选取涌泉穴(补益肾气、平肝熄风)、太冲穴(平肝潜阳、行气解郁)、太溪穴(滋阴补肾),所用药物包括吴茱萸、天麻等益肾养肝、活血通络的药材(不适用于孕妇、敷贴过敏者),整体副作用较少,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相关的头痛、眩晕等症状,常作为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手段。

中药足浴

相关研究表明,中药足浴可有效避免毒物的毒副作用,长期坚持具有辅助降压作用。中医主张辨证选取足浴方,比如,肝火上炎型患者当以清热泻肝为治,选取桑枝、桑叶、茺蔚子加入药罐浸泡、煎煮,待水温适宜时泡脚30~40 min;肝阳上亢型患者当以平肝潜阳、清风熄火为治,日常主张磁石降压方、罗布麻降压汤泡水煎煮并浸泡双足10~15 min;气血亏虚型当以补养气血为主,按照参芪二花汤、术神二仁汤的方剂,煎煮浸泡双足15~30 min;肾精不足型当以补肾滋阴为治,按照杜仲生瓜汤、二皮寄生汤方剂,煎煮浸泡双足10~30 min;痰浊中阻型当以燥湿祛痰为治,按照法半夏三皮汤、苍夏二苓汤方剂,煎煮浸泡双足15~30 min,可辅助控制血压水平。

健身功法

中医健身功法多以松、沉、静为显著特征,临床主张根据患者病情开展六字诀降压功、八段锦、太极拳、降压操等。高血压患者在功能锻炼时全程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运动强度、频率不宜超过自身肌力、耐力承受范围,长期开展科学健身功法,有助于调理气血循环。此外,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主张根据高血压患者实际体质开展个体化治疗,通过中医膳食调理、针灸推拿、耳穴疗法等手段,逐步改善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属于综合性辅助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专业医师指导,结合自身具体症状,针对性制定科学治疗方案,从而达到降压、保护心血管健康的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