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平衡火罐有奇效
作者: 袁霞霞 任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方法。其中,火罐疗法是一种备受关注且广泛应用的外治疗法。平衡火罐作为火罐疗法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更是融合了多种中医理论,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深入探讨平衡火罐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以及在治未病方面的应用。
平衡火罐的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贯穿于平衡火罐的治疗理念中。中医学认为,人体背为阳,腹为阴,无形之阳气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和主导,有形之阴质则居于从属地位,即阳主阴从。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阳气的量和(或)运行异常,进而导致阳主阴从的阴阳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平衡火罐在传统罐法的基础上,结合热疗、推拿及刮痧等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提振全身阳气驱邪外出、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
经络腧穴理论
平衡火罐的操作部位主要在背部,这是因为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部位,脏腑的腧穴均位于背部的膀胱经上,夹脊穴亦分布于脊柱两侧。在此处行平衡火罐治疗,可充分调节脏腑气机,通过经络传导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腧穴则是经络上气血汇聚和出入的特定部位。通过对背部经络腧穴的刺激,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背部经络循行和常用穴位功效
督脉
督脉循行于人体正中线躯干及头面的浅表组织中,为“阳脉之海”,联络六条阳经有“总督诸阳”之功。它在平衡火罐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人体阳气的升降,振奋阳气,对于阳虚、寒凝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循行最长的一条经络,为六经之藩篱。外邪侵袭人体时,太阳经首当其冲。它与五脏六腑相联系,通过刺激既可调节五脏六腑之功能,又可达到通其经络、调其气血、振奋阳气的目的,进而使周身之阳气充盈。正气内守则外邪不易入内,内邪得以祛除。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少泽穴,沿上臂外侧上行,绕肩胛在肩部向内上方斜行,经颈外侧上行入耳,主治局部病症、耳病和乳腺病。在平衡火罐治疗中,对相关病症也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穴位
(1)大椎穴:大椎穴是督脉与全身六条阳经交会穴,是项背交接部位,主治热病、脊痛、颈项强痛,具有双向调整作用,有鼓舞阳气、温阳散寒、疏风泄热之功,是人体清解外感邪热第一要穴。
(2)肩井穴:肩井穴是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阳明经、阳维脉交会穴,具有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消肿散结、通经下乳、催产下胎作用,能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使之趋于条达平衡。主治局部病症、头痛、眩晕、乳痈等。
(3)长强穴:长强穴是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具有通调诸阳经、升阳举陷、调补阴阳、通络止痛、安神镇惊等作用。主治脑病如癫、狂、痫,以及痔疮、便秘等结直肠病变。
平衡火罐的操作方法
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选择一个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风寒。
(2)患者准备:患者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便于操作。同时,中医师要告知患者治疗的完整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感觉,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3)器械准备:准备合适的火罐(根据患者胖瘦程度选择不同型号,如4号或5号火罐)、95%乙醇棉球、润滑剂、消毒用品、清洁敷料等。
操作流程
闪罐
首穴大椎,尾穴长强,在留罐的基础上进行“留-拔-留”的循环手法。沿督脉及膀胱经,从患者背部按左上-左下-中上-中下-右上-右下顺序进行,拔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负压大并要连贯,反复吸拔至局部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闪罐频率一般为10~30次/min,动作迅速而准确。如果罐体、罐底已发热,应更换玻璃罐,以防止烫伤。
揉罐
用温热的闪罐火罐,均匀揉背部1 min。以病变部位为重点,可重复此操作。
走罐
涂润滑剂,用玻璃罐沿督脉及膀胱经上下走罐3个来回,以走罐部位皮肤潮红或紫红为度。走罐顺序:先中间后两边。配合肩胛、肩腰部走罐用“[”形走罐;肩脊部用“个”字形方案;腰骶部用“八”字方案。走罐时应循经络方向或肌理方向走罐;负压大小适宜,走罐时用力均匀;走罐多用3号玻璃罐,体型偏瘦者及肩胛部走罐选用2号玻璃罐;走罐快慢和吸罐深度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辨证而定,刺激量遵循“轻-重-轻”原则。
刺络拔罐(必要时)
擦去润滑剂,刺血穴位消毒,刺络出血,2号玻璃罐在刺血穴位留罐。适用于湿热证、血瘀证等实证者。选穴少而精,定位准确;要遵循无菌原则,刺血前、起罐后刺络穴位消毒,防止污染衣裤、床单。
留罐
背部辨证选穴留罐,胸腹四肢辨证配穴留罐,留罐时间5~10 min。必留穴位:大椎、肩井(双)、长强。辨证选穴留罐时,穴位定位要准确。
起罐
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持清洁敷料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起罐,纱布清洁罐印。起罐后要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背部受风寒、8 h内不洗澡;同时要观察记录痧斑、罐印、证候和病情等信息。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操作要点:拔罐时要注意手法的轻重和速度,避免造成患者皮肤损伤。负压大小要适宜,过大可能导致皮肤起水泡,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走罐时要沿着经络方向或肌理方向,用力均匀,以保证治疗效果。刺络拔罐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选穴要准确。
(2)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相应的措施。皮肤过敏者、体质虚弱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或禁用平衡火罐疗法。治疗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背部受风寒,8 h内不洗澡,以防感冒和皮肤感染。
平衡火罐在治未病方面的应用
预防疾病
平衡火罐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激发人体自身调节能力,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早期干预疾病
亚健康状态干预
现代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为疲劳、失眠、食欲缺乏等症状。平衡火罐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改善亚健康状态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刺激食欲,使身体恢复健康。
疾病早期治疗
当疾病处于早期阶段时,症状可能不明显,但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病理变化。平衡火罐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等对疾病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例如,对于早期颈椎病患者,通过平衡火罐治疗可以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部活动功能,防止颈椎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