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

作者: 刘亚妮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宫颈癌发病群体与演变史

宫颈癌是由于生殖道中的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在大部分情况下,HPV感染即使不进行治疗,也可以自行消退。但是,有些妇女体内的 HPV可以在细胞内生存几年。当自身免疫力低下时,HPV就会开始“兴风作浪”,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的变异,从而引发宫颈癌的前期病变,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高危群体主要包括:性生活过早、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伙伴、过早结婚、怀孕早、生育多胎,以及吸烟、 患有HIV或者其他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的疾病、长时间服用避孕药(5年以上)等女性。

中医如何看待宫颈癌

宫颈癌在中医属于“带下病” “崩中”等范畴。中医认为,宫颈癌的发病与冲任关系密切。冲任脉系于肝肾,冲为血海,故治疗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该病主要为七情损伤、肝气郁结、愤怒损伤肝、忧思损伤脾、疏泄不畅、脏腑气血不畅、冲任失调,湿、瘀、毒、热积聚所致。

在治疗上,中医认为应采取综合治疗、标本兼治的原则。对本病的整体治疗,应从辨证论治开始。如果是正虚邪实、寒热共存,则应在前期治疗基础上进行补虚扶正,调整后天基础。可以通过化瘀通络、化痰软坚、除湿解毒、清利灼热、抗癌消瘤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中、晚期体质弱的患者,多采用攻补结合等方法,再结合手术、放化疗等发挥中西医独特的疗效,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的方法

手术结合中医治疗

这是比较常见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以西医手术治疗为主,中医整体调养为辅。在宫颈癌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中医进行防护治疗,或术后不需要西医辅助治疗时,可以用中医来巩固治疗。对恶性肿瘤,实施中医药防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术后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气血亏虚

患者可见脸色苍白或发黄、唇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肢体肌肉麻木、月经量少等。

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选用的方剂有八宝汤加减、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需要用到的药材主要有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等,还可以选择黄芪、当归等。

对症加减,如痰湿内阻加半夏、陈皮、薏苡仁;出现畏寒肢冷、饮食不能消化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骨脂、肉苁蓉、鸡内金等药物;出现外感虚不固的症状,如动则出汗、怕风等,可在治疗过程中加防风、浮小麦等药物。

脾胃虚弱

患者可见纳呆、食少、倦怠、便稀溏、食后腹胀、面黄肌瘦、舌淡苔。

治疗以健脾胃为主。选用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需要用到的药材主要有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柴胡、生姜等。对症加减,如脾胃阴虚,加沙参,石斛,玉竹;出现痰湿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茯苓、半夏、薏苡仁、瓜蒌等药物。

放射治疗结合中医治疗

放射治疗常作为宫颈癌术前、术后的辅助手段。此阶段可以结合中医治疗,提升功效,主要包括加载治疗和防护治疗。

热毒瘀结

患者可见口干、心烦、小腹疼痛、局部皮肤红肿破溃,可伴有白带增多,颜色黄稠;或症见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小便不利;或大便频密、大便粘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舌红色或淡红,舌苔黄腻,脉滑者或脉弦者。多见于直肠炎及膀胱炎等疾病。

治疗以清热泻火、活血排毒为主。选用的方剂有芍药汤、合八正散。需要用到的药材主要有芍药、当归、黄连、木香、大黄等。

对症加减,如局部皮肤有红肿或破裂者,以黄连、黄柏、虎杖煎汤外涂;腹胀痛加小茴香、五灵脂;阴道分泌物增多时,可加土茯苓、重楼(蚤休);若有尿血者,可加白茅根、牡丹皮、生地;大便溏泄、大便不畅、里急后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白头翁、秦皮、白术、地榆炭等药物;腹泻后出现脱肛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三奇散。

气阴两虚

患者可见头昏眼花、腰酸背疼、眼涩、梦寐、耳鸣、耳聋、气短、乏力;或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小便短赤;或大便不通、肛门脱垂;舌质淡红或深紫红色,苔少苔或有裂痕,脉象纤细。多发生在放疗损伤晚期,或久而伤及正邪。

治疗以补肾养阴为主。选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汤。涉及的药材主要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黄柏等。

对症加减,如潮热盗汗可加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麦冬等;治疗大便不通、肛门脱垂时,可加黄芪、阿胶、升麻、三七粉等药物;对于肾阳虚的患者,可以加用桑寄生或补骨脂等药物。

化学治疗结合中医治疗

在宫颈癌化学治疗过程中辅以中医治疗,能够提升化疗的整体效果,主要有加载治疗和防护治疗。

脾胃不和

患者常见的症状有胃脘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

治疗以补脾胃、降逆、止呕吐为主。选用的方剂有旋覆代赭汤、枳椇子汤加减。涉及的药材有旋覆花、人参、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还可以选择半夏、人参、甘草、麦冬、麦冬、橘皮、赤茯苓等药物。

对症加减,如脾胃虚寒者,可加吴茱萸,党参,焦白术;肝气上冲,还可以加炒柴胡、佛手、白芍等。

气血两虚

患者常见的症状有乏力、头晕、气短、纳少、虚汗、面色苍白、头发稀疏、肢体肌肉麻木、月经量少等。

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选用的方剂有八宝汤加减、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需要用到的药材主要有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等,还可以选择黄芪、当归等。

对症加减,如痰湿内阻加半夏、陈皮、薏苡仁;出现畏寒肢冷、饮食不能消化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骨脂、肉苁蓉、鸡内金等。

肝肾阴虚

患者常见的症状有腰酸背痛、耳鸣、五心烦热、面颊发红、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苔、脉弦数等。

治疗以养肝肾为主。选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需要用到的药材为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对症加减,如出现阴虚内热,可加生地、女贞子;出现了阴阳两虚的症状,可以选择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等药物。有脱发者还可以加制首乌及黑芝麻等。

在放化疗之后结合中医治疗

对术后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应用中药进行巩固治疗,可预防复发、转移,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带瘤的患者,在经过了放化疗之后,病情已经稳定下来,那么就可以通过中药维持治疗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或者是延长下一次的放化疗间隔,进而改善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宫颈癌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药外敷

中药外用是指将药物透过皮肤黏膜、穴位渗入到病变部位,起到消肿散结、攻邪外出的作用。中药外敷更多的时候被用于缓解患者术后、放疗后的副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如茴香籽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等作用,在宫颈癌患者术后通过使用茴香籽热敷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

恢复。

局部外敷

将中药外敷在病变部位,可以让药物的功效直接发挥到患病部位,也可以通过皮肤的渗透进入深层的病变组织,具有安全、高效、疗效明显的特点。

穴位敷贴

神阙穴是临床上最具代表性的穴位。外敷穴位不但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而且可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共同起到调整机体功能的作用。在治疗宫颈癌时,中药外用可结合西药,以增强疗效,减少并发症带来的疼痛。在穴位的选择上,推荐贴敷神阙穴。神阙穴是人体具有代表性的穴位,距离腹腔组织、脏器近,能促进贴敷药物的吸收,还可以通过有效的穴位刺激,改善人体的整体机能。一般情况下,宫颈癌患者都需要进行化疗等治疗,易引发消化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通过贴敷神阙穴的方式,能减轻化疗带来的不适。

艾灸疗法

《医学入门》中有这样一句话:“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叶药性温热,在燃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来激活经脉中的能量,让药力顺着经脉传递到病变部位,达到固本培元、调节气血阴阳的目的。艾灸在辅助应对宫颈癌治疗时产生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医学的理论范畴中,宫颈癌患者多为虚证,且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而艾灸可扶正固本,即增强正气,使人体能更好地应对疾病。在穴位的选择上,足三里穴被认为是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通过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补气,调节气血。此外,三阴交穴是中医外治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进行艾灸既可活血,又能养血,从而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病情。

气功

对宫颈癌患者来说,练气功可以达到调节身体阴阳,使气血通畅的目的。当气血调和,就能修复脏腑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对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有很大帮助。在此,推荐患者日常采用八段锦进行气功训练。八段锦是传统中医气功,在缓解患者癌症疲乏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运动方式注重“意、气、形”的综合训练,长期坚持练习,能起到经络畅通、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且,八段锦作为有氧运动,对于改善人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以及提高肢体功能,均有很大的帮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