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献血常识
作者: 何李梅
血液是无法进行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且无法长期保存的“稀缺资源”。因此,在提倡献血的同时,也要懂得如何科学、安全用血,让血液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医用价值。
“一边献血一边输血”行不通
在很多电视剧的场景中,主角受伤后马上就有亲人站出来表示要献血。而接受了献血的主角病情迅速得到了控制,甚至还有一边抽血一边输血的镜头出现。其实在临床上,这种直接把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完整的采供血工作必须经历采集、制备、检测及供应等四个步骤,这意味着医院内部用血都是由血站统一采集并制备的。所有未经检测或检测结果不达标的血液,都不可能向医疗机构或单位提供。而且,献血前的初筛与献血后的检测都是保证安全用血的基本手段。为了提高用血安全性,必须对献血方的乙肝、丙肝病毒、转氨酶等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包括血型检测。此外,为了降低病毒窗口期的感染风险,早在2016年,我国就全面实现了血站血液筛查核酸检测覆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以艾滋病为例,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是指病毒进入机体后到从机体血液中发现抗体之间的一段时间,约20 d。期间,应用抗体检查手段难以发现病毒的存在;而应用了核酸检测后,则将病毒的检测窗口期缩短到了11 d。此外,乙肝病毒检测窗口期由过去的50 d左右缩短为25 d,丙肝病毒检测窗口期则由过去的70 d左右缩短为59 d。因为应用了核酸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而对血液进行分类,则实现了用血的高效性。
随着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血液成分的制备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实际上,目前已经将成分输血制度化了。血液中心从无偿献血者中采集到全血后,会分为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等三种不同的成分物质,这样同一位献血者提供的血液就可以分给有着不同需求的患者使用,将血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而且,进行血液成分制备后,还会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过滤、辐照及血浆病毒灭活等处理,目的是为了减少临床用血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坚持献血的好处
通过献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简单来说,就是献血者把血液无偿献出后,随着水分的补充,血液将得到稀释,这个过程可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铁元素是人体中必备元素之一,同时是造血过程中的必备成分。而当人体铁元素含量过低时,会出现贫血,甚至诱发营养不良等病症,对健康构成威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铁元素含量过高同样会影响人体健康。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发现,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的10%时,会加大机体罹患癌症的概率。对于生活资源丰富的现代人来说,由于营养补充丰富,很少会出现缺铁病症,反而容易发生铁元素超标的问题。而通过定期献血,可以有效降低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防癌功效。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若是血液一直不损失,那么这个造血器官就会“生锈”,这意味着造血功能将下降,同时白细胞含量也会降低。定期献血有利于刺激骨髓,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甚至提高骨髓造血功能,使得造血器官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且长期坚持献血,还可以提升造血器官生产白细胞的能力,有助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关于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谣言
科学研究结果提示,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大约为4800 ml,这个剂量约占了总体重的7%~8%。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血液直接存储在机体的肝、脾以及肺等脏器中。随着越来越多人主动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以及减少献血后的不适感,献血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献血前的准备工作
献血前一定要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可熬夜。献血前一天晚上以及当天早上,要管理好自己的饮食,酒精、油腻、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等食物都要少吃,最好以清淡的食物为主,防止出现脂肪血现象。任何人都不能在空腹状态下献血,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性晕厥。在准备献血的前一周,如果出现了感冒、发热或腹泻等不适,都应暂停献血计划,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参与献血。在献血前,不能做剧烈运动,停用相关药物,避免因为服用药物影响血液质量。献血前最好是洗个澡,至少把两臂洗干净。初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志愿者,可以阅读一些与献血工作相关的宣传材料,学习血液方面的生理知识,可以减轻心理压力。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刚刚结束无偿献血后,不建议马上走动,最好在采血车内稍做休息。若是献了血马上起立,有可能会发生一过性脑缺血问题。献血工作结束后,需要用消毒棉球按压针眼10 min以上,以免针眼处出现渗血或皮下淤血等问题。若是一直都有流血现象,应将胳膊抬高,并继续对针眼处进行按压,直到不再出血为止。献血者在完成献血工作后,一定不能立刻进行高空作业、车辆驾驶、体育比赛或通宵娱乐等活动;同时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且在24 h内不能将浸泡在水中或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能大力对穿刺部位进行揉搓。
关于无偿献血的谣言
很多人对献血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男性献血会影响其生育。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是否有生育能力取决于自身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与是否献血并无明显关系。还有的人错误认为献血会“上瘾”,这更是无稽之谈。
小结
综上所述,献血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好事,只不过在献血前一定要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及准备工作,确保提供质量较高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