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运动处方

作者: 曾军,朱梦麟

当拿到体检报告或者化验单时,是不是经常被上面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搞得一头雾水?这些指标和高血脂有啥关系呢?

高血脂的病因和症状

脂肪摄入过多、脂蛋白合成及代谢过程的异常均可导致血脂异常。按照发病原因,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高脂血症

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相当数量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原因不明,可能是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相关环境因素有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足、肥胖、抽烟、酗酒以及年龄增加。

继发性高脂血症

由其他疾病及已知原因导致的血脂异常称为继发性高脂血症。(1)导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常见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2)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部分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引起高脂血症。(3)雌激素缺乏可导致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大多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常规体检时发现。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眼底改变,但发生率并不高,多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黄色瘤:脂质在局部沉积形成,常见于眼睑周围,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质地柔软;(2)早发性角膜环:常发生于40岁以下人群,位于角膜外缘,呈灰白色或白色;(3)眼底改变:见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血脂化验单上的数值怎么看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超过2.3 mmol/L,就可以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超过5.6 mmol/L,则有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必须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是贝特类。对于甘油三酯升高,要做到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少饮或不饮酒。

胆固醇

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把胆固醇从周围组织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有助于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又被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则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核心成分,这些斑块在血管中容易发生破裂,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所以,最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的指标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不同人群中的正常值是不同的,危险因素越高,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值就越低。

(1)一般健康人群,低密度脂蛋白不应超过3.4 mmol/L;(2)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2.6 mmol/L以下;(3)对于已经发生冠心病、脑梗死或者颈动脉严重狭窄(>50%)的人群,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 mmol/L,甚至1.4 mmol/L以下。

目前来说,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最有效的药物是他汀类药物,还有抑制胆固醇吸收的药物等。如果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了严重的肝脏、肌肉损伤,或者联用了他汀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仍然不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可以使用最新的PCSK9抑制剂来治疗。

当然,不管是甘油三酯升高还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首先要做的都是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运动对血脂的影响

根据国际共识,血脂异常患者无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都应该成为治疗的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了运动干预。运动会对所有脂类标志物都会产生影响,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

研究证明,规律的有氧训练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6 mg/dl。规律的抗阻训练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13%~23%,甘油三酯浓度降低 11%~18%,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提升8%~21%。

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降低血脂,还能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以及相关死亡风险。

那什么样的运动被推荐于用来改善血脂呢?

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推荐每周150 min以上。在耐受以后,可以增加到每周300 min以上;中等强度的抗阻训练,推荐隔天1次。以上都可以循序渐进到更大的强度,如果不适应,也可以降到更低的强度。

在规律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日常的体力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增加能量消耗的机会,如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短距离出行时用步行代替搭乘交通工具,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等。大部分人的有氧和抗阻训练都会在1~2 h内完成,而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可以在觉醒状态下一直持续进行。

此外,对于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或者一些共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在运动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殊情况,如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不好,糖尿病患者运动中血糖可能不稳定,高血压患者如果运动技巧不当会导致血压上升等。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相关的肌肉不适,表现为痉挛、疼痛、酸痛、无力和炎症,可尝试更换不同的运动方式,或者调节运动强度、时长、频率,找到身体能接受的方案;同时,建议在运动后或者晚上再服用药物,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另外,如果服药后产生不适,需要及时就医确认是否为药物的作用。因为临床上很多报告出现不适的患者,其实并非受药物影响,而是发生了常规的运动后延迟性酸痛等,这需要医生来识别。

需提醒,运动改善血脂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大约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看到效果。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与其频繁关注化验单上的数字,不如关注身体功能、睡眠质量、情绪健康、生活质量方面在运动后是否开始提升,这样有助于长期坚持下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