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丹毒的中医治疗

作者: 许仲佳,朱雯捷

丹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四季均可发病,一般表现为小腿、足背、面部皮肤水肿性红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有必要早诊早治。西医主要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不过病情易反复,容易造成免疫紊乱、淋巴管阻塞等。近年来,中医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中医与丹毒

病名、发病机理

中医最早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丹毒的记载,其所述为“丹胗”。而隋朝时期的《诸病源候论》则从病候、病位、病因将丹毒划分为赤丹候、熛火丹候、白丹候、室火丹候等十三候,认为其发病与风热恶毒有关,不过仅进行了分述,尚未总称为“丹毒”。“丹毒”这一病名出自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而《千金翼方》中亦有关于丹毒的编补,提出此病与外界火热阳毒有关。

辨证分型

阴阳辨证

下肢丹毒可以分为半阴半阳证、阳证、阴证。急性期主要是阳证,存在明显的热象,所以需要采用寒凉药物;中期主要是半阴半阳证,此时治宜调和阴阳、养阴透邪、清热燥湿;后期主要是阴证,需要注意温通脉络、扶正祛邪。

部位辨证

头面部丹毒主要是风热侵肤型,治疗时重在清热祛风解毒,可以采用双解通圣散加减;下肢丹毒主要是湿热蕴肤型,治疗时重在清热利湿解毒;局部肿痛且有并发症的丹毒患者主要是热毒炽盛型,治疗时重在清热解毒止痛。

六经辨证

耳前后先发病者可以归在少阳经,可以选择小柴胡汤;鼻额部先发病者归于阳明经,可以选择普济消毒饮;脑后项下先发病者可以归在太阳经,可以选择荆防败毒散。

分期辨证

急性期强调利湿泻浊、疏风解毒;缓解期强调解毒化瘀、清热利湿;后遗症期强调补血活血、益气利湿凉血。

局部辨证

可结合局部症状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红斑型,与血热毒盛有关,治疗时重在凉血解毒;二是局部皮肤坏死型,与瘀血热盛肉腐有关,治疗时重在利湿消痈、凉血解毒;三是局部皮肤紫癜型,与血热夹瘀有关,治疗时重在解毒凉血消斑;四是水泡型,与瘀血湿毒有关,治疗时重在解毒凉血利湿。

中医如何治疗下肢丹毒

内治

针对湿热博结所致下肢丹毒,可以秉承清热利湿原则,选用二五汤加味。方中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物清热解毒;薏苡仁、车前子、茯苓等清泄下焦湿热、淡渗利湿。全方利湿解毒、清热凉血,能够改善下肢丹毒症状。

针对皮肤屏障受损的下肢丹毒可能与湿热下注、久郁成毒有关,以秉承活血化瘀、清热除湿的原则选用萆薢渗湿汤。方中连翘、金银花等能够清热解毒,薏苡仁、牡丹皮、萆薢等能够清利湿热,且在此基础上适当佐以当归,还能活血化瘀,亦能治疗下肢丹毒。

针对内生或外感热毒造成的下肢丹毒,可选用自拟银花解毒汤。方中天花粉、野菊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苍术利水渗湿,赤芍散瘀止痛,丹参、丹皮活血化瘀。全方清热解毒,疗效显著。

针对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致下肢丹毒,可采用自拟清热解毒的治丹汤。方中丹皮、生地清热,黄柏、金银花清热解毒,车前子、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再依据兼症加减有助于驱邪扶正,减轻淋巴管损伤,降低复发率。

针对有皮肤屏障障碍的下肢丹毒,还可采用三妙散清热祛湿。方中牛膝清热利湿,黄柏与苍术清利下焦湿热,泽泻、生薏苡仁清热利湿消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芍、丹皮清热除烦,蒲公英消肿散结。全方利湿消肿、清热解毒;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能够减少邪气入侵,重建皮肤保护屏障。

针对外感戾气、热毒炽盛的下肢丹毒,可选用清解汤。方中川牛膝、黄柏等清热利湿,板蓝根、蒲公英等清热解毒。全方凉血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燥湿。

外治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主要是采用膏药,且在疮疡病初起、溃后等阶段均可贴敷,如青敷膏、加味冰芒膏等,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治愈率较高。膏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箍围药。通过将药粉与液体调和为糊状,将其敷在患处即可。该法是常用外治手段,应用范围较广,可适用在疮疡病初起、溃后等阶段。在下肢丹毒箍围治疗中,以如意金黄散较为多见,能够润泽肌肤,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2)草药。即直接为急性期下肢丹毒患者使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植物药。方法是将新鲜植物药洗净捣碎至糊状,之后直接涂抹外敷在患处,能通利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缩短治疗时间。(3)掺药。以往称为“散剂”,之后在此基础上制成透皮剂、洗剂、酊剂等,操作更为简便,如临床中已有三黄消斑洗剂、冰硝散等用于下肢丹毒的报道。

溻渍法

包括溻法(类似于湿敷法,即将蘸有药液的棉絮或是纱布敷在患处)和渍法(即将患处浸泡在药液内)。由于临床常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所以称为“溻渍法”。该法能够发散邪气、宣通行表、通调血脉、疏导腠理,从而消除症状。另外,溻渍法含有热溻(类似于开放性热敷)、冷溻(类似于开放性冷湿敷)、罨敷(类似于闭合性冷湿敷)三种方式,均能有效治疗下肢丹毒。

熏洗法

该法通过将药物煎汤,趁热熏蒸、浸浴、淋洗患处,能改善下肢丹毒患者不适症状,常用熏洗药材为连翘、黄柏、赤芍、甘草、金银花、紫花地丁、大黄等。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下肢丹毒属于阳证疮疡,且患肢伴有焮红灼热症状时,采用熏洗法难以降低患肢调表温度;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因烫伤皮肤黏膜组织而加重感染。所以,该法更适宜于恢复期、慢性下肢丹毒患者。

针刺拔罐放血法

例如三棱针刺络放血能够促使下肢丹毒患者热毒外泻,减退双下肢红疹;或是以梅花针叩刺患处,同时辅以闪罐,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过,由于下肢丹毒患者伴有链球菌感染,而放血、拔罐、针刺时难免会损伤皮肤黏膜,若是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可能会提升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下肢丹毒

下肢丹毒不仅会影响下肢美观度,让患者感到自卑,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而多次复发会形成局部激发淋巴水肿,所以必须积极预防。那么,哪些方法可以降低下肢丹毒患病率呢?

注意饮食

丹毒与上火有关,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调节膳食结构,多吃清淡类食物,尽量少吃辣椒、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食物。

注意卫生

例如常换袜子、勤泡脚、勤洗澡,避免经常挖鼻孔等。

避免外伤

外伤感染亦会引起下肢丹毒,所以还需注意保护下肢。

注意休息

尽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于疲劳,否则容易耗损机体气血,降低抵抗力,诱发下肢丹毒。

防治疾病

下肢丹毒与脚癣、甲癣等有关,所以若是有上述疾病,应当积极治疗。

总之,中医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