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外伤的应急处理
作者: 杨中林近年来,外伤的患病率日趋升高。在治疗期间,予以积极有效的急诊应急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获得理想效果及良好预后。
急诊常见外伤的基本概述
在临床中,外伤主要是指身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器官解剖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生理功能出现紊乱的损伤。常见的外伤包括:挫伤、脱臼、扭伤、骨折等。在日常生活中,挤、擦、割、划等引起的外伤无法避免,但不论任何类型的损伤,都需进行及时正确的医疗处理。倘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可能会导致诸多并发症,如化脓、感染等,甚至引发断肢、破伤风。
常见外伤处理前的措施
清创处理
针对开放性外伤患者,医务人员应该询问受伤的原因及时间,同时观察创面是否存在异物,判断污染程度,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创处理。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清创尽可能要保全组织器官完整性。首先对伤口简单进行清洗,然后医务人员对周围皮肤使用无菌肥皂水清洗,创面使用生理盐水清洗。相关医务人员对组织伤情进行判断,然后清除患者创面异物和坏死组织。外伤中存在异物可先取出,但是需注意谨慎处理不易取出异物,避免出现细菌感染或者大出血现象。
消毒处理
一旦出现外伤,破坏了皮肤完整性,细菌感染风险会增高。因此要及时对伤口消毒处理,避免出现感染。
常见外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皮肤擦伤处理方法
擦伤主要是指粗糙物擦破皮肤导致的损伤。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表皮破损,创面存在血点和渗血现象。在实施消毒或者清创处理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对伤口涂抹红汞,待干燥后对伤口实施包扎处理。新伤口不可使用龙胆紫药水,因为该药收敛作用比较强,会导致伤口结痂,渗出液积累后易出现感染。
皮肤挫伤处理方法
人体在直接暴力的作用下,或在跌、扑、撞、击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损伤称为挫伤。医务人员首先要检查患者的挫伤程度,若为表皮挫伤,可以不做处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医务人员需在局部放血处理,然后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者可在挫伤部位进行冰敷,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部分患者可使用双氧水清洗消毒伤口。如果无伤口,可使用舒经活络的药物,改善疼痛和水肿现象。
切割伤处理方法
受到刀刃、玻璃碎片等锐器的影响,切割皮肤及皮下组织导致破损裂伤现象,称为切割伤。切割伤的伤口比较整齐,且出血量较多。对于切割伤患者,医务人员先要使用清洁物品实施止血处理,然后用绷带将其固定。针对流血不止的患者,尽快实施直接压迫法止血,然后用手掌压住伤口,通过压力阻止流血,促使血液凝成块,再使用干净纱布对伤口实施压迫止血处理。注意不可碰撞、乱动,对于严重伤口需实施缝合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皮肤扎伤处理方法
扎伤主要是指利器扎伤,包括木刺、钉子等。此类伤口看似小,但不及时进行处理,可能会出现感染化脓、破伤风。在处理期间,注意是否存在扎伤物残留,及时取出后使用双氧水处理,并注射破伤风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可将伤口实施引脓清理,再注射破伤风剂。
挤压伤处理方法
四肢及其他部位受到外界压迫出现挤压伤,可引起肌肉肿胀、破裂。若患者伤口较轻,可实施清理消毒;挤压伤严重者,可先使用冷敷方式减轻疼痛,然后使用热敷加速瘀血吸收。
腹部外伤处理方法
腹部出现外伤时,指导患者仰卧,但不可揉压部位,禁食禁水。一旦出现内脏突出现象,医务人员不可将内脏回纳,而应该使用器皿将突出内脏扣盖,并用布条或者绷带进行固定。如果患者腹腔刺入异物,不可盲目拔出,避免出现大出血。
骨折外伤处理方法
患者骨折后会有剧烈疼痛感,且伤口局部伴随肿胀、青紫,甚至局部变形及肢体变短等。医务人员应固定患者骨折部位后再移动。如果存在外伤出血,先尝试止血处理,然后再固定和移动。针对脊椎骨折患者,医务人员将其平移、平放,不可晃动患者头部,避免造成二次损伤。首先实施复位处理,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可使用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方法,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医务人员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保持良好对位具有牢固愈合的效果;然后使用外固定,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外固定器固定等;最后使用金属内固定物,如螺丝钉、接骨板等予以内固定。定期为患者开展康复治疗,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帮助其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烫伤处理方法
如果患者烫伤的面积比较小,医务人员可使用冷水冲洗,时间控制在20 min,能够有效改善疼痛感,预防皮肤损伤。在处理患者伤口期间,可使用剪刀将衣物剪开,不可随意脱衣,避免出现表皮撕脱现象。对于大面积烫伤患者,需使用手术治疗。
大出血处理方法
出现大出血时,医务人员要使用消毒纱布或者清洁软布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然后用布条和绷带将其紧紧包扎。针对四肢大动脉出血现象,医务人员进行加压包扎无效时,可使用止血带处理。期间,将患肢抬高,在伤口上方衬垫纱布,用止血带将软布衬垫缠绕固定;打结后,使用结实的木棒放置在止血带最外圈,通过拧转勒紧止血带,直至血流停止。此外,止血带包扎时间不可超过3 h,每小时松开一次,时间控制在1 min,避免出现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现象。
急诊常见外伤实施应急处理的效果
车祸、高处坠落是导致外伤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的救治过程中,开展急诊应急处理方式,涉及多个学科。相关医务人员要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和各项体征,对外伤损伤程度进行判断。维持患者呼吸畅通,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对伤口予以包扎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急诊应急处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重度致残率,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