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康复的护理

作者: 段丽蓉

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的治疗有很多种,如牵引、理疗、针灸、非手术治疗等。而治疗后的康复护理也十分重要,应贯穿整个病程。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颈椎病康复的护理进行分析。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一种疾病。受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迫等的影响,引起交感神经受刺激,导致一系列的功能紊乱,易引起颈背疼痛、僵硬、四肢麻木无力,时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等。颈椎病根据受累组织以及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四种类型。对不同类型颈椎病,应实施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颈椎病病程长,临床症状较为复杂,诱发因素多,容易复发,因此患者常出现烦躁、焦急、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医务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需求,指导他们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护理

纠正不良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姿,腰部和大腿、大腿和小腿保持90°~110°夹角。头颈部要伸直或轻微前倾,肩部保持放松,腰、背伸直,臀部尽量后移,以保持正常脊柱的生理曲线。要养成良好的睡姿,睡觉时的枕头高度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多以8~15cm为宜;枕芯要柔软,形状要与颈椎生理曲线相适应,最好是马鞍型,这样可以限制或固定颈部。脊髓型的患者要注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避免过度伸屈引起脊髓损伤。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长期低头工作或以特定体位工作者,首先要把桌椅的高度调节好,有适宜的光线照入,使得头颈部不过分向前或向后倾斜。没工作一段时间,要做工间操,如颈椎保健操等,可改善肌腱神经、调节体液、加强肌肉和血管的舒缩,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在做保健操时,要注意动作柔和,用力均匀,使各肌群的韧带得到充分锻炼和休息,每次锻炼以感觉不累为最佳。在长期工作中,可以进行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回环动作,以缓解颈部肌肉疲劳。

做好颈部保暖

由于受寒、潮湿等气候的影响,会使得颈部血管收缩,血液流动速度下降,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因此,颈椎病患者冬天出门要尽可能穿高领毛衣、佩戴围巾等,以免颈部受风、受凉。

预防颈部外伤

如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刹车,头部因惯性向前,会出现类似“挥鞭样”的损伤。所以乘车时要注意保护好颈部,身体适当前倾,尽可能避免在车上睡觉。此外,运动可以消除背脊、脊神经根、椎动脉等的压迫,促进水肿、炎症消退,增强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张力,增强颈肩部、上肢肌肉的力量以及颈椎的稳定性,提高头颈部的运动能力。因此,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轻松的运动,对颈椎功能有一定的帮助。但在运动时,要以正确的形式进行,避免颈椎受伤。

合理膳食

颈椎病以中老年人居多。而中老年患者多为脾虚,食少则气血不足,饮食过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的生化功能跟不上,食滞内停。所以,要鼓励患者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不要吃太多肥甘、辛辣和油腻的食物;避免喝酒、抽烟;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治疗后护理促康复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以综合疗法的疗效最好。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便合理安排治疗。在进行牵引时,要注意牵引力度,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颈部疼痛加剧、头痛、头晕、恶心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物理治疗期间,要观察患者的感受。如果有刺痛、烧灼感,马上停止,避免被直流电流烧伤。

咽部、颈部保护要加强

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所释放的炎症可能会通过淋巴系统蔓延到颈部和关节囊,导致颈椎病。因此,平时要预防各种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卫生,这也是颈椎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中医护理很独特

中医推拿是很好的外治方法。单纯推拿是以理筋手法为主,可通过放松颈肩肌肉来减轻肌肉的疼痛和僵硬。以推拿法松解颈肩肌群为基础,配合颈部整脊、扳、旋复位等法,可达到微调的目的,对颈椎曲度和颈部肌肉的舒展都有好处。传统针灸疗法多采用毫针、电针、温针等,主要适用于疼痛明显、病灶限较小、经久不愈的麻痹。电热针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祛风散寒,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缓解肌肉的紧绷状态。此外,外用贴膏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疏风散寒、温经止痛等功效。

结语

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颈椎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不能拖延,需针对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康复护理方式,从而促进颈椎病的康复,预防复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