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与免疫治疗知多少
作者: 王冬冬,许咏冬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治疗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原来的局部治疗到后来的全身治疗,从肿瘤内科药物治疗到现在的三阶段治疗。
肿瘤的用药治疗发展阶段嬗变
肿瘤的内科药物治疗从发现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化疗,第二阶段为靶向治疗,第三阶段为免疫治疗。
化疗:用化学药物“毒死”肿瘤
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是指应用化学合成的药物来治疗疾病。其特点在于起效快,控制病灶很迅速。同时化疗无法识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会对身体里的正常细胞有破坏影响。常用的化疗药有几十种,每种适应证和毒性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化疗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主要是针对一些生长快速的细胞,例如头发毛囊、肠道黏膜、皮肤表皮和骨髓细胞等。但大部分化疗药物的毒性短暂,随着化疗停止,身体便会慢慢恢复正常。
靶向治疗:攻击肿瘤的特定靶点
靶向治疗,是针对已经明确致癌位点的一种治疗方式,有着高效(针对性强)、低毒(副作用少)、方便(口服给药)的优点。对正常细胞破坏度较小,对人体的副作用也会大幅减少。靶向药物有很多种,要视患者的肿瘤特性而定。靶向药物需与基因检测相匹配,患者才能从治疗中获益;但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可能又会有新的癌细胞产生,产生耐药性,此时只能靠化疗或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发动淋巴细胞攻击肿瘤
人体的免疫细胞本身就具有消灭肿瘤细胞的能力。但肿瘤细胞很狡猾,会利用信号PD1和 PDL1,伪装成是身体的一部分,让免疫细胞识别不出而不作攻击。而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阻断PD1和 PDL1,撕开它的伪装,令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虽然免疫治疗方式副作用较小,也无须住院,疗效持续时间长,但每种免疫治疗方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证,治疗时该用何种方法,对医生的专业要求非常高。
肺癌的靶向治疗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靶向治疗就像是精准的导弹,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动作可以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使其失去活性,进而阻止肿瘤生长。相比于化疗,靶向治疗只针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在较大程度上保护了正常细胞,毒副作用较小。因此,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中使用比较广泛。具体而言,靶向治疗肺癌分为三步。
第一步:基因检测。确认有发生变异的基因。
第二步:明确靶点。确认发生变异的基因有对应靶点,帮助医生判断是否能用靶向治疗。
第三步:应用靶向药物。“瞄准”变异靶点后,可以精准攻击变异的基因或蛋白。
多年来,经过科研者们的不断努力,已经发现了十余个与肺癌相关的靶点。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1)针对EGFR基因的靶向药物,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以及奥希替尼等;(2)针对其他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如克唑替尼等,疗效较高且副作用小;(3)静脉注射的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4)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其中, EGFR、KRAS、ALK是我国肺癌靶点的三大重点生产药物。2020上半年至今,仅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FDA就又批准了 6 款靶向药,给患者带来了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新选择。
肺癌的免疫治疗
如果说靶向治疗是对肿瘤细胞发出的“精准打击”,那么免疫治疗则重在全盘治理,主要针对肿瘤生存的微环境。肿瘤生存的微环境是指肿瘤发生、生长及转移与肿瘤细胞所处的内外环境,包括肿瘤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部分,对于肿瘤预防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肿瘤生存的微环境中,免疫系统成员——T细胞是主要组成之一。
正常来说,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是人体抗感染及抗肿瘤的重要成分,负责识别和杀伤这些异常细胞,将其及时清除。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在T细胞的表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分子,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T细胞的功能。
这些分子中,PD–1启动时发挥的是抑制T细胞活性的作用,以达到限制自身免疫的目的。而肿瘤细胞则会利用这一点,在多种实体肿瘤表面表达PD–1的配体——PD–L1,其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就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使T细胞无法全部发现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在成功躲开免疫系统的排查后,会在体内疯狂增殖,形成肿瘤。PD–1/PD–L1抑制剂即可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相互结合和作用,恢复 T 细胞的功能,增强和恢复免疫细胞的功能,让人体免疫系统在工作时不再受到干扰,进而更好地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
肺癌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
免疫治疗的发展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前景不可估量。特别是对于部分患者,如检查结果显示为PD–L1高表达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是巨大的。
以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并非人人可用,EGFR/ALK 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疗效不佳,治疗前需要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来作为指导。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先行基因检测和PD–L1检测,如患者无EGFR/ALK/ROS1突变,且PD–L1表达>50%,可选择单药PD–1单抗治疗;如PD–L1表达>1%或阴性,可选择PD–1单抗联合化疗。
(2)晚期小细胞肺癌。可不检测PD–L1表达,直接使用PD–L1单抗联合化疗进行一线治疗。当然,在晚期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中,大多数情况下无须检测PD–L1表达。有研究表明,单药PD–1单抗相较化疗,不良反应更小,疗效更佳。
而对于PD–L1中表达和阴性表达的肺癌患者,临床上可以通过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手段的治疗,也往往能获得比单独化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结
对于肺癌患者,每有一个新的治疗选择,都代表着新的希望。新兴免疫疗法的出现,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