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跌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赵慧英

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跌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跌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认知护理干预模式;跌倒;生活质量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尚无特效药,主要治疗原则在于维持血糖稳定,积极预防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机体代谢日渐降低,记忆力降低,极易出现治疗配合低下等情况,导致血糖波动,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生存质量。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合并出现,若治疗不当,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表明[2],给予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升生存质量。常规护理干预效果一般,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且对患者认知干预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跌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60~83岁,平均(73.63±2.32)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8.57±1.27)年;高血压病程1~16年,平均(10.25±2.26)年。观察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60~85岁,平均(73.17±2.53)岁;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8.89±1.38)年;高血压病程1~15年,平均(10.07±2.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糖尿病、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60岁;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严重认知或精神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或发生严重应激事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严重并发症;中途退出研究,拒绝参与研究,依从性低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关注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变化,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指导规范用药,疏导负面情绪等。(1)心理护理:基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下,多数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认知存在不足,甚至存在偏见和误诊,加上治疗时间长,疾病反复发作等,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此,应密切监测患者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情绪波动异常,应积极干预,以免引起血糖、血压波动。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营造良好护患关系,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展疾病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病因、诱因、治疗、不良反应等,以提升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沟通期间还应换位思考,通过列举康复病例帮助患者改善情绪,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与决心。与患者沟通期间,还应鼓励并耐心倾听患者表达疑惑、问题,并给予正确解答。此外,还应与家属营造良好关系,叮嘱家属多陪伴、多关心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2)用药指导: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规范用药。向患者介绍药物用法、用量、频次等,并告知药物常见不良症状及处理方式。患者用药期间,应有专人在旁陪护,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症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糖、血压自测方式,要求每日测量并记录,方便医生根据血糖、血压变化情况,调整用药方案。(3)饮食指导: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强调饮食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提高患者重视程度。以患者病情、日常饮食习惯为依据,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要求多餐少食,戒烟戒酒,多食低胆固醇、低盐、低糖类食品,严格控制每日盐、糖摄入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督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运动指导: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制定针对性运动计划,如慢跑、散步等。患者运动期间,应有专人陪同,以免发生意外事件。叮嘱患者若出现头晕、心动过速等情况,应立即原地休息,停止运动,待症状消失再行运动。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频率为30 min/次,早晚各1次。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护理干预模式

(1)知识维度:了解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跌倒因素掌握程度等内容,加以针对性评估。联系患者实际情况,包括疾病认知能力、心理特点等,制定针对性认知干预。干预期,间联合疾病特点、降压药和降糖药物作用等,利用多样化教育模式,如面对面宣教、座谈会宣教、视频宣教等,增进患者认知程度。告知相关注意事宜,介绍跌倒危害、预防跌倒方式及重要性等,以提高患者对跌倒因素了解程度。

(2)态度维度: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充足的关心、鼓励与支持,以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包括治疗信心、坚持用药信心、预防跌倒信心等。同时,与家属保持紧密联系,强调家属参与的必要性,同家属共同制度护理措施。例如,针对用药不规律者,设定药物服用表格;针对预防跌倒意识差者,加强宣教,于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识等。此外,护理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态度及预防跌倒情况等,以便及时纠正不合理、不正确的护理行为。

(3)行为维度:临床护理期间应与家属共同监督患者用药、预防跌倒等行为,如指导日常护理、合理布置病房,厕所安置防滑垫、扶手等,以免跌倒。

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包括生理职能、心理机能等内容,0~100分,得分高代表生活质量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踏空、绊倒、滑倒分别有3例(4.76%)、4例(6.35%)、3例(4.76%),总发生率为15.87%(10/63)。观察组踏空、绊倒、滑倒分别有1例(1.59%)、2例(3.17%)、0(0.00%)例,总发生率为4.76%(3/63)。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发生、相互作用时,除了促进疾病进展外,还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尽早诊治十分必要。研究显示[3~5],相比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人群合并高血压风险高。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差,加上疾病耐受性影响,极易发生跌倒等情况,降低生存质量。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优质认知干预,对改善病情、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价值。

认知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态度与行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递进性、连续性等特点,能够给予患者针对性认知干预,提高疾病、跌倒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树立康复的信心与决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认知护理干预模式能提高患者对跌倒的重视程度,有效降低跌倒发生。认知护理干预模式中的行为维度重视对患者的行为指导,告知日常生活中预防跌倒的方式,提高患者预防跌倒能力,进而有效减少跌倒发生率。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认知护理干预模式能提高生活质量。认知护理干预模式首先利用知识维度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跌倒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结合患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采取多样化宣教形式指导,不断提高患者预防跌倒认知程度。其次,利用态度维度干预给予患者充足的关心和爱护,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与决心,进而提高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媛媛,张娜.习惯养成训练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7):176-178.

[2] 冯立楠.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跌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9):1291-1294.

[3] 李秋.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3):359-360,363.

[4] 黄骄莲.认知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2):198-200.

[5] 叶益真,邱瑞芬,张婧等.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3):4857-485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