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与仰卧位通气护理方案用于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

作者: 董佳,李新颖

俯卧位与仰卧位通气护理方案用于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0

摘要:目的 研究俯卧位与仰卧位通气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患者82例,根据护理时间的不同分组。对照组行仰卧位通气护理,观察组行俯卧位通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再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撤机成功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尽早康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ICU呼吸衰竭;俯卧位;仰卧位;通气护理

ICU呼吸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通常需要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帮助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在治疗过程中,倘若护理措施不当,很可能影响预后效果[1~3]。仰卧位通气护理因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强,无法全面对患者实施,使得临床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主要探究ICU呼吸衰竭患者分别采用俯卧位、仰卧位通气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时间分组。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21~74岁,平均(47.5±8.8)岁。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2~75岁,平均(48.5±8.8)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知晓且签署同意书;(2)临床资料具备完整性、真实性;(3)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以及沟通障碍,包括精神疾病患者;(2)中途退出;(3)合并其他器官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护理。包括病房消毒,协助患者每小时调整一次体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吸氧以及口腔清理等护理。

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1)俯卧位。每天2次,通常每天5~7 h,体位由护理人员配合改变。一人扶着头部和颈部,其余几人分别扶着背部、胸部、腰部和下肢,辅助患者侧卧,随后转身俯卧;患者双臂与身体平行,头部微倾向一侧;于头部和脸部侧面置水囊,枕头置于肩下,两侧肋骨边缘放置两个较窄的海绵枕,左右臀部、肩部、耻骨联合处放置海绵枕。在两下肢远端中间,放置海绵枕,在膝盖处放置一个垫圈,使体表压力增大,减轻局部压力。(2)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了解其姓名、年龄、病史、过敏史等基本信息,引导其熟悉医院环境,了解科室相关制度和设施,缓解初次入院紧张气氛;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注意保持微笑,告知病因、治疗过程、预防措施等信息,介绍主治医生、科室主任、护士长等,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后续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人格特征,以温和的语气和友好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安抚情绪,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咨询。在宣教过程中,可讲述以往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为患者展示手术室环境,让其了解相关自我护理知识,建立正确认知,有利于随访治疗。(3)舒适护理。护理工作应当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最为重要的是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如定期对病房通风消毒、播放轻音乐。定时巡视病房,与患者亲切交谈,让其感受到人文关怀。(4)呼吸道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表情变化,以判断口腔内是否有分泌物,定期清洗,做好引流工作。维持室内合理的温湿度,协助患者在吸气后2 h改变体位,并指导其咳嗽。如果咳嗽不顺畅,可用叩击拍打法,即五指并拢,微微弯曲弓起,有节奏地敲打患者胸部和背部。(5)腹胀及口腔护理。控制吸气压力,间歇使用呼吸机,确保患者每日进水量,做好腹部按摩。(6)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叮嘱其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锻炼等康复训练,提高身体免疫力,更快恢复正常生活。(7)管道管理。加强所有管道管理,防止因管道分离而发生意外。观察静脉留置针状况,检查其速度,确保胸腹部不被挤压;患者能有一定的活动度,通气时胸腹部可自行放松和收缩,维持正常呼吸频率。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观察、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情况,包括呼吸机依赖情况、再插管发生情况、一次性撤机成功情况。

(3)护理满意度:根据自量表评估,分值范围在0~100分之间,划分为三个层次:>85分、60~85分和<60分,分别对应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4)通气指标:采集动脉血,统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指标(PaO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观察组ICU入住、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情况

观察组呼吸机依赖情况、再插管均比对照组更低,一次性撤机成功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对比两组患者通气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ICU呼吸衰竭患者一般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很高,因此临床治疗需要使用呼吸机来平衡患者机体代谢,改善缺氧症状,避免不良反应发生[4~6]。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前,护理人员通过适当沟通,走进患者内心世界,增强患者对疾病认识,纠正以往错误认知,能够以正确心态面对治疗;告知患者治疗成功案例,帮助其改变对外科治疗看法,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7~9];对不同的患者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鼓励,缩短护患距离,增加信任感;定期对病房进行检查,实时掌握患者病情,使患者体验到人文关怀,改善心理状态;通过饮食指导,增强患者身体抵抗力;对病房定期通风和消毒,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配合术后早期活动,改善患者功能,减少并发症,恢复身体营养需求,促进康复;帮助患者适当排出肺部痰液,改善肺部炎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出现呼吸衰竭时,肺泡塌陷,分泌物留在背部附近,而背部又为血液主要分布位置,在采用仰卧位机械通气后,受到重力影响,容易造成通气血流灌注比的不平衡情况。采用俯卧位后,血液更加分散,可分布在腹部轻度病变部位,使得氧合迅速改善,促进通气功能恢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治疗时间均更短(P<0.05)。说明在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的应用下,可以对患者进行更加人性化护理,从细节出发,强化每项护理措施的实施,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观察组呼吸机依赖、再插管、一次性撤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后,患者对呼吸机依赖性、再插管降低,一次性撤机成功率升高,效果显著。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改善患者舒适度,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通气指标更优(P<0.05)。说明俯卧位通气护理能够发挥出显著的临床价值,充分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将俯卧位通气护理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减少治疗时间,减轻患者治疗负担,提高满意度,促进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口腔护理联合体位指导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9):176-179.

[2] 李丹.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排痰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护理效果综合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21(9):106.

[3] 张瑞.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体位干预、微量泵持续湿化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93-2494.

[4] 邓敏.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06,108.

[5] 赵福华.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J].科学养生,2022,25(13):151-153.

[6] 张清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2(32):113-116.

[7] 王斐平,王海播,郭阿茜.基于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的应用研究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95,100.

[8] 蒋芝,王鑫琰,刘芳.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2):115-116.

[9] 廖微.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观察[J].自我保健,2020(8):5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