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日常护理
作者: 黄小婷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而诱发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时,患者会感觉到严重的胸痛、胸闷,同时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无法将血液泵送到各个器官中,会出现极度疲劳、呼吸急促的现象。
冠心病诱因
诱发冠心病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遗传、肥胖、糖尿病等,还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等。比如冠心病多发病于年龄超过40岁的中年群体,通常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且患病概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吸烟人群患有冠心病的概率较大,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与血压升高;且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被人体吸入后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红细胞的输氧能力,而长时间缺氧会损害人体器官,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冠心病症状
冠心病患者发病早期往往无明显异常表现,仅在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可发现ST-T的异常改变。部分患者在完成剧烈运动或进行重体力劳动后,会产生心绞痛相关症状,但相对轻微,服用药物或适当休息后可有效缓解,但随着病情恶化,会产生多种典型症。
胸痛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多为胸部左侧或中间区域;在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状态下,表现为心绞痛,此类疼痛具有尖锐、短暂的特点,并可放射至四肢与背部等区域。胸部压迫感也属于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即患者感觉胸部出现压迫性压力,上肢疼痛明显,并伴有大汗、呼吸急促等症状,如冠脉完全堵塞,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安全。冠心病还存在诸多伴随性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头晕、颈部疼痛、冷汗、消化不良等。如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则表现为心悸、心慌、气短、昏厥等。部分冠心病患者受病情影响,日常生活中多伴有紧张、焦虑情绪,导致病情持续加重。
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冠心病发病率
据统计,2016年以来每年全球死于冠心病人数超1700万,且年轻人群体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城市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大概为12%左右;相较而言农村人口患病率较低,大概为8%左右;宏观上看,我国60岁以上人口患病率较高,为27%左右。
冠心病死亡率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中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20.18/10万,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28.24/10万。临床数据统计,7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死亡率高达10%~20%,因为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疾病,这些并发症加重了病情,导致死亡率较高。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
冠心病急性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到胸口剧烈疼痛,尤其以结束重体力劳动后更加剧烈。一般情况下,患者休息后疼痛感可明显缓解,若长时间休息后疼痛感依旧明显,可服用冠状动脉扩张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在冠心病发作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长期用药,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阻止病情加重或复发。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帮助患者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应以清淡、低盐、低脂肪、低蛋白为主,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以免加重对心脏的负担。控制食用盐的摄入,多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与蔬菜。蔬菜中的维生素C与维生素B2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黑木耳中含有钙、铁、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牙龈与骨骼的生长,防止骨质疏松,常存在于海鱼、豆制品与奶制品中。此外,应远离烟酒,如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神经系统,使血管收缩损害血管内壁。
遵医嘱严格用药
冠心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长期服药,以降低心梗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私自停药,否则会增大冠心病二次复发概率。坚持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一年,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物等。还应定期服用阿罗洛尔类药物,以保持血压稳定。
进行适当的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增加器官活力,改善身体状况,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预后等环节中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以舒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户外慢走、体操等为主。尤其是肥胖人群,应定期进行户外有氧运动,以降低体重。冠心病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防止过量运动加大对血管的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
多数患者在第一时间得知确诊冠心病后,会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此时应配合医生的心理疏导,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避免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在生气时要耐心进行安抚,因为较大的情绪波动会引起心跳加速,增加心脏肌肉耗氧量,从而引起患者心绞痛。另外,要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早起早睡避免熬夜,可帮助降低血压与心率,减少心脏压力。
定期参加心脏康复训练
冠心病患者应在家属陪同下定期参加心脏康复训练,可促进冠状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改善,增强心脏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不仅是医院,社区也应做好冠心病防治宣传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心绞痛发作时的安全处理方式、冠心病常用治疗药物及相关毒副反应。此外,还应多向群众宣传运动的重要性、如何提高睡眠质量。通过宣传的激励、全服、引导等作用,可让广大群众更好地理解冠心病,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总结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较高,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冠心病患者应做好二级预防及日常护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