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作者: 赵德珍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并且要从青少年时期抓起,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树立“防艾”意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以AIDS英文缩写表示。艾滋病病毒也称之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是引发艾滋病的主因。当它进入人体后会大量复制,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给各类感染以及肿瘤的入侵提供机会。

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加强艾滋病咨询与检测

现阶段,国家针对艾滋病的咨询与初检方面坚持保密与免费原则,为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类药物治疗。艾滋病抗体早期筛查有助于发现患者艾滋病的感染情况,采取正规的治疗手段能有效缓解病症。同时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减少传播概率。因此,当发现自身存在艾滋病感染风险时,或认为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时,要第一时间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与检测。

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

当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后,病毒抗体需要数周才能检测出来,临床上将该时间间隔称为窗口期。尽管窗口期无法检测出抗体,但此时人体已经具有感染性。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过程是渐进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数年时间才会逐渐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临床上将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外表上与常人无异,虽然没有任何症状,却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被大面积摧毁后,机体将无法维持疾病抵抗能力,此时进入发病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低热、体重骤降、皮疹、腹泻等诸多症状。现阶段,尚未研发出艾滋病治愈类药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控制病毒复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活水平,延缓病症的发作时间,将传播风险降至最低。

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集中在机体的乳汁、血液、精液,以及阴道分泌液当中,并利用体液交换的方式进行传播。艾滋病通常通过性接触的方式传播,越多的性伴侣,传染艾滋病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伴有性病的患者,在与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发生性关系时,感染概率要远远大于未患性病的人。同时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共用注射器,也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即通过静脉血液相关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吸毒是传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此外,输血也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当患者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后,病毒会直接传播到患者体内,包括未经消毒的各类医疗器械等,都可能成为传播艾滋病的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母体患有艾滋病,那么艾滋病病毒也会传染给孩子。

日常生活与一般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尽管艾滋病病毒非常可怕,但它同样也很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死亡。现阶段尚未出现通过尿液、泪液、唾液,以及汗液而感染艾滋病的病例。因此,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接触行为,比如拥抱、进餐、游玩、握手,以及共同游泳池与公共用具等。此外,飞沫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包括打喷嚏、咳嗽等;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的方式进行传播,相关研究发现,在蚊子体内,艾滋病病毒不会实现复制。

避免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

减少危险性行为是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根据相关研究,单一性伴侣能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概率。此外,在性行为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佩戴避孕套不仅能起到避孕效果,还能极大程度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拒绝毒品,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

青少年一定要明确,吸毒不仅是一种不良行为,更是触犯了国家法律。注射吸毒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行为。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好奇、交友不慎、意识不到毒品的危害性、不理解生活的价值。因此,相关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其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面对毒品时一定要懂得说“不”。无论是娱乐场所,还是其他公共场所,交友要慎重;拒绝陌生人的香烟、饮料;避免与注射毒品的人发生性关系等。以上都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

拒绝不安全的注射或输血,预防艾滋病经血传播

不安全的注射或输血行为也是艾滋病重要的传播途径。一旦生病要坚持“能吃药就不打针”的治疗原则,尽量避免外来器械入侵身体,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输血。一旦患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拒绝相信街头小广告和任何无照执业行为,包括修补牙齿、打针、输液等。在就医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一次性针具,或者经过完全消毒的医疗器具。不去不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尽量避免刺破皮肤的各类手术,如纹身、纹眉、打耳眼、矫正畸形等。必要输血的话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使用正规的血液制品。

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力,也是祖国昌盛的基石,但由于自身年龄、性格的因素,很容易出现冲动行为。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性较强,一旦患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教育,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义重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