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
作者: 朱利君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以原发性肝癌常见。据统计,原发性肝癌位居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的第5位。
肝癌的症状
(1)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普遍呈现持续性的胀痛或钝痛,主要是因为肝癌肿瘤生长过快,导致肝包膜被牵拉后所引起。
(2)肝肿大。肝癌患者的肝脏会呈现出持续增大,且表面凹凸不平,质地更加坚硬,伴随大小不一的结节,但边缘却变现出钝化而不齐。
(3)黄疸。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数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细胞性黄疸。
(4)肝硬化征象。肝癌发展至失代偿期后,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患者还会存在腹水等基础性疾病。
(5)全身表现。随着肝癌不断进展,患者表现出消瘦、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乏力、发热等症状。若癌细胞转移到了淋巴结、肺、骨、脑、腹腔等部位,也会产生相应症状。
肝癌介入治疗
对于肝癌,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适应证,且效果更是不同。比如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在重要器官功能性良好的前提下,可采取肝根治性切除术,但由于切除术后硬化的肝脏还在,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又比如肝移植术,是临床可能治愈肝癌的唯一手段,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此外,介入治疗如今也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化疗性栓塞、肝动脉栓塞。而化疗性栓塞是最主要的介入治疗方法,适应证如下:(1)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能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严重肝硬化、高龄等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
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
介入治疗属于一种伤害性较小的治疗方法,缺点是无法完全治愈肿瘤,需要采取多次治疗,且远期治疗效果较差。其实,肝癌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很多肝癌患者反映,在做完介入治疗后,伴随着疼痛感,还存在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这是典型的栓塞后综合征,是介入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不用太过担心,关键是配合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工作,以提高身体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在得知罹患肝癌后,觉得没救了,失望、悲观等负面情绪随之而来,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向肝癌患者说明介入治疗的原理、方法;告知这项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等;特别是情绪稳定对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穿刺护理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为了防止穿刺点皮下出血和血肿,需要在穿刺点使用弹性胶布进行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穿刺点,每日压迫6 h左右即可。期间,一定要严密观察穿刺点部位敷料的包扎情况,并让患者及家人注意皮肤状态、体温状态等。
体温护理
采取介入治疗后,患者身体情况较为虚弱,免疫力也会有所下降,再加上使用化疗药物后容易抑制机体造血功能,容易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所以,一定要做好体温监测,多饮水。若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可给予物理降温,并请医生查明原因。在治疗后,需遵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腹痛护理
肝癌患者在采取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的情况,这可能与栓塞范围、肿瘤供血等有关。同时出现腹痛的话,可能是因为介入治疗药物在肿瘤组织中产生较大的杀伤力,肝部组织局部发生水肿、坏死或动脉栓塞所致。当患者出现腹痛,医护人员应当观察相关部位、性质以及程度等,告知这是介入治疗后必然出现的情况。对轻度疼痛的患者,先不做任何的处理;对疼痛无法耐受的患者,可给予口服止痛药进行止痛。
胃肠道反应护理
在行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组织呈现出缺血、缺氧等坏死状态,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等。当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后,需要先做禁食处理,减轻胃肠道的压力,让患者取侧卧位休息,以免突然呕吐后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重点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容量和性质等,加强口腔护理。待患者胃肠道反应稳定后,给予少吃多餐,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饮食护理
介入治疗后,等胃肠道反应消失后,可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做到少量多餐。几天后如无胃部不适,可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丰富营养的食物。在恢复阶段,肝癌患者需保持合理饮食。一是饮食做到量出为入,依据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进行补充;二是讲究食物结构合理,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主副食搭配。一定要保证饮食卫生洁净,不吃腐败变质食品,避免胃肠道感染。
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肝癌患者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医护人员需指导家属做好康复工作,在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既保证充分的休息,又能做到适度运动。
以上就是肝癌介入治疗后采取的护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爱护好自己的肝脏,不要熬夜,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不吃霉变食物,一旦发现身体存在不适,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确诊肝癌后也不要沮丧,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提高生存质量。